新华全媒+|他们这样记录“高原明珠”草海的成长

13.07.2021  03:30

  新华社贵阳7月12日电(记者齐健 杨文斌)海拔2100多米的贵州高原深处,丰“”美。这里是位于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草海,地球同纬度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近几年,每年有大约2000只被称为“高原仙鹤”的黑颈鹤在这里越冬。因珍稀鸟类垂怜,草海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

  2021年7月7日拍摄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2021年2月3日在贵州草海保护区胡叶林核心区拍摄的越冬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但时间倒回30多年前,“高原明珠”缩水严重。1985年至1986年间,每年记录在草海越冬的黑颈鹤仅两三百只。

  一组最近35年来草海水域面积变化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草海水域面积从1986年冬季的15.45平方公里,增加到2021年6月的32.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扩大了一倍多。

  图为1986年冬季的草海卫星遥感照片,来源:美国卫星Landsat-5,影像中白色部分为坏道现象。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供图

  图为2021年6月的草海卫星遥感照片,来源:高分一号卫星,卫星拍摄时草海正被薄雾笼罩。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供图

  这项遥感监测研究的牵头人叫宋善海,是贵州省气象局下属的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过去我们的卫星资源有限,20世纪80年代的草海遥感数据来源于美国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5,影像中还有坏道现象。现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不仅可以监测水域面积,还可以进行人类活动情况监测、评估湖盆区域植被生长状况,通过遥感获取叶绿素a、悬浮度、透明度等指标来监测水质。”宋善海说。

  2021年7月7日拍摄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据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生态监测评估科科长廖留峰介绍,该中心自2010年开始持续监测草海的变迁,近两年更是把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监测评估加密到每月一次。“除了监测水体、气温和降水外,水中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变化也被纳入监测,我们希望能探究草海水域面积与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为保护区工作人员科学保护草海提供更多依据。”廖留峰说。

  在宋善海等研究人员看来,草海几十年的“成长”中,曾经历过“围湖造田、水面急剧缩减”之痛,但它经历更多的是“生态价值被重新认识”“人退湖进、水域显著增加”之幸,特别是1990年至1995年、2010年至2015年两个阶段,草海水域面积经历了两次迅速增加,才有了今天“草丰水美鸟欢人和”的景象。

  1998年至2019年草海卫星遥感照片制作成的动图。新华社记者陈嫱制图,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供图

  2021年2月1日在贵州草海拍摄的候鸟。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而伴随草海一起成长的,还有一代代关注草海生态保护的研究人员,正是他们用智慧和科技的力量接力“护海”,为我们擦亮了这颗“高原明珠”。

  1986年-2019年草海水域变化示意图。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