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用好用足新机遇 书写贵州新精彩

05.03.2015  09:10

用好用足新机遇 书写贵州新精彩

——代表委员畅言适应新常态冲刺“十二五

  代表黄惠玲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出席会议。本报记者 邓刚 摄

  3月4日,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胡国珍(左)在政协会议民族界别小组讨论会上与西藏自治区委员交流。本报记者 旷光彪 摄

  姚晓英代表与花全代表在会议上讨论。 本报记者 邓刚 摄

   黄康生委员: 破瓶颈 筑巢引凤凤长栖

  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省不断搭建起与外界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与通道,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被打破。仅以铁路建设为例,2014年全省铁路完成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10.2%,铁路投资额排全国第三,超额57亿元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创铁路投资历史新纪录。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黄康生认为,贵州地处西南与华中、华南的重要结合部,居长江、珠江两大河流上游的分水岭地带,北可入重庆、四川,融入长江经济带上游,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可通广西、广东,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可连湖南、江苏、上海,连接长江经济带中下游;西接云南桥头堡,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随着贵广、长昆、渝黔、成贵等快速铁路的建设和县县通高速公路网络的加快形成,贵州日益成为大西南重要交通枢纽。

  对于贵州的发展而言,新常态就是新机遇。黄康生提出,作为我国西北、西南各省南下出海的主要通道和云南、东盟自由贸易区东进、北上的主要陆路枢纽,贵州是中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战略通道。如此,用好用足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全面加快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实现“大道入黔”和“大道出黔”的大畅通、大循环交通格局。

  在充分用好大交通带来的大流通基础上,将外来要素与我省优势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融合、重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让更多资金、项目、人才在贵州落地生根、成长壮大,筑巢引凤凤长栖,努力从传统区域格局变革中赢得贵州新发展。

   陈昌旭代表: 护生态 有形之手巧布局

  好生态就是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市长陈昌旭坦言,经过27年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来的生态红利和生态理念在乌蒙大地聚变出强大正能量。

  陈昌旭说,身为地方干部,要学会算未来的大账:统筹算好生态账和经济账、当前账和长远账、区域账和全局账,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生产要素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领域集聚。“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生态。

  前不久,我省市县乡村五级启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省8万干部群众走上山头种下新绿,义务植树40万株,拉开绿化全省荒山荒地的大幕。陈昌旭表示,毕节亦积极参与其中,将用三年时间完成造林绿化300万亩,到2018年试验区建立30周年时,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将符合条件的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确保森林覆盖率达54%以上。

  陈昌旭期待,今天的“荒山秃岭”将来一定会变成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银行”,发展生态新兴产业的“源头活水”一定能蓄势奔涌。他说,更可贵的,是在绿水青山中受益的老百姓由最初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并迸发出更大的生态自觉。

  在他看来,要催生出老百姓的生态自觉,需要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和林下经济,“将叶子变成票子,让绿色环境真正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让百姓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使生态建设成为百姓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行动。

   王伟委员: 优结构 改革红利促发展

  “新常态下,企业家群体将面临双重挑战。”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王伟认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巨大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另一方面,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变革,正重塑着传统行业。

  站在另一角度思考,外部经济形势严峻,会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倒逼作用,王伟说,新常态将为新一轮增长打开空间。“所以一定要抓住当前我国经济换挡的绝好时机,促进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提质增效。”只有遵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规律,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贵州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把全社会的创业激情点燃,所以必须充分发展民营经济、更加重视民营企业。”改革红利的释放,民营企业是否已做好承接的准备?在王伟看来,贵州的民营企业自身如何推动自我提升和转型升级,承接、吸纳和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更是发展的关键。

  王伟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勇于、善于改革自我,加快科技创新,这是贵州民营企业家的使命和责任,也是贵商的活力所在。王伟期待,中小企业能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我最关注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执行的力度如何,是否能够条条落在实践中。

   砥砺歌行新常态

  攀高不停步,精彩数贵州。一年砥砺歌行,贵州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经济发展达到新高度,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交通发展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社会治理水平取得新提高,从严治党进入新时期。

  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使命鼓舞人心。

  他们带着坚守两条底线的信念与信心,从郁郁葱葱中走来。

  他们带着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呼唤与期待,从工厂车间走来。

  他们带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和向往,从田间地头走来。

  更多的期待、更新的认识、更深的思索,在2015全国两会会场内外交流、碰撞,汇聚成砥砺前行的正能量。

  “关键是抓住新常态下的机遇,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汇聚正能量,实现新跨越。”“从贵州实际出发,重点培育五大新兴产业”……如何用好用足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讲真话、进诤言、出实招、谋良策,代表委员们共同为发展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他们,肩上担着沉甸甸的民心民意,脚下连着过去与未来的崭新旅程。

  用好用足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带上拼的激情、拼的干劲、拼的精神,走到基层中,走到群众中,把人民的期待“”成实在的举措,把人民的希望“”成生活的现实,拼出无数贵州新精彩。

   张国英代表: 底气足 齐心协力奔小康

  “这些年来,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村居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全国人大代表、沿河自治县黑水乡新群村村民张国英,从百姓中来,在群众中长,她用自己的努力见证着中国农村发展的变迁,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农民的心声:“百姓想什么、盼什么,这是最大的民意,都要如实反映上去。

  切身感受到党委政府对贫困乡村的无尽牵挂和全力扶持,她说,这让她有了信心和底气,“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让我看到了农村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言及此,张国英有掩不住的兴奋。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张国英也有思考:“改革添动力,法治作保障。”“法律和政策要相适应、相配套,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到位。”“特色农业现代化也得加快推进。”……殊途同归,她说,就是要让好政策真正为人民造福。

  当提及本次全国两会提什么建议时,张国英灿然一笑,“当然还是事关民生发展的事”。记者再次问起:经济发展增速适当放缓,民生如何一样有保障?她坚定地说:“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才能为更好地改善民生提供强大后盾。

  她相信,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建设多彩贵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护生态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让群众用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留住美丽的家园;转型升级也不是目的,目的是为贵州人民可持续地创造财富,不断改善人民工作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本报记者 邹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