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学霸上演完美逆袭 以全校39名成绩考入贵大

19.08.2014  14:21

    

杨荣杰收到了贵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从进入高中时的全校600多名到高考时的全校前40名,并顺利获得贵州大学的“入场券”,来自修文县六广镇沙坡村木龙组的“山村学霸”杨荣杰实现了一次完美逆袭。

    在外人眼里,他外向,喜欢说笑,酷爱短跑;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他挑灯苦读到深夜,每天只睡六个小时,才19岁就已“早生华发”。以苦为舟,对知识孜孜以求,他的“逆袭”故事,或将成为自强少年这一称号的完美注脚。

    ■坚持:不当“别人家的孩子

    炎炎烈日下,沙坡村木龙组的村民们正忙着打黄豆,一个穿着雪白T恤的男孩拿着鲜红的录取通知书,从田间小路中走过,一脸兴奋地和乡亲们打招呼。

    家里的爷爷奶奶都已经年逾古稀,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小荣杰回到家里帮忙收黄豆,从两里以外的地里,一筐一筐地往家里背。74岁的爷爷没啥特别的嗜好,就喜欢抽两口“叶子烟”,小荣杰也会帮爷爷把采下的土烟叶一把一把扎好,晾在院坝里。

    在小荣杰的固有观念里,初三这一年,是绝大多数农村孩子的人生十字路口:一旦中考结束,要么辍学外出打工,要么继续求学。“那时我就经常在想,如果我考上高中,就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考大学。高中三年,家里花了几万块钱,如果考不上大学,怕会愧对父母的付出。

    家里的顶梁柱是40出头的父亲。在杨荣杰的记忆里,父亲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到家,借着点酒劲开始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初中文化的父亲平时不善言辞,唯独擅长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举例子: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孩子不好好混,结果跟着坏人去盗抢……一次,在听罢了父亲的教训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卧室,用木炭在墙上划下两个字:“坚持”。

    ■逆袭:从600名到39名

    2011年中考,杨荣杰以428分,全校600多名的成绩进入了修文中学,也是班上唯一一位考上高中的男生。“人家俗话说的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高中分班时中考成绩一揭晓,我瞬间觉得自己一下子从‘鸡头’变成了‘凤尾’。

    杨荣杰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数学和理综,而英语则是长期的短板。高中时每天晚上12点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早起,在日复一日的苦读中,19岁的他后脑勺上已经长出了几缕清晰的白发。在高三上个学期,他的努力收到了回报:模拟考当中他的成绩进入全年级60名,学校还特意为他颁发了“进步奖”奖状。而他的这些奖状,几乎是客厅里唯一的装饰品。

    小荣杰酷爱赛跑,每年的校运会上都会登场亮相,在艺体生等各路人马的包夹之下,他还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

    今年的高考成绩揭晓后,他以508分超理科一本线的成绩,被贵州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录取,这个成绩位列全校第39名。

    ■希望:大山阻挡不了逐梦少年

    杨家所在的木龙组,是本村最偏远的村民组之一。早些年赶场的时候,这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六广集市,一边是山壁,一边则是深不可测的六广河。站在杨荣杰家门口,就可以远眺六广河峡谷和不远处的贵毕公路上往来穿梭的车辆。可就是这一“”路,就算开车也要走三四十分钟。

    大山的阻隔无法停止少年追逐大学梦的脚步,可鲜红的录取通知书,却让杨家人既高兴又犯愁。杨荣杰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学费4920元,住宿费1200元,军训费,每个月的生活费……这样加起来,每年的花费至少要一万多。

    2011年,杨父在安顺一处工地上搭架子时,不慎从高处摔伤,导致腰椎骨骨折,落下了病根,从此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现在只能在白云区一家工地给人看材料,每个月工资2400元;没什么文化的母亲也跑到白云区一家小餐馆当杂工,月收入1600元;17岁的弟弟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

    “既然考上了,再困难我也要读下去。”杨荣杰已经计划好了进入大学以后的生活:课余时间打工,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

    高考分数揭晓后,沙坡村村支两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也开始忙活了起来,设法为他筹集学费。六广镇为他申报了“雨露计划”资助行动,而他也准备申请生源地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