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 以法兴善 ——毕节市慈善总会慈善帮扶工作回顾与远瞻

23.05.2017  1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扶贫、济困”是慈善组织的主要公益活动。毕节市作为贵州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毕节市慈善总会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和“五城同创”的新要求,始终围绕共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大局,坚持慈善理念和宗旨,在慈善组织建设,慈善文化宣传,慈善资源的募集、盘活和整合,慈善项目的拓展及慈善帮扶方面都发挥应有作用。

厘清 建会思路、 瞄准 工作目标

2008年底,刚成立的毕节慈善总会就像一张白纸,怎样在这张白纸上绘出最新最美的蓝图,树立行善的标杆,毕节市慈善总会四处借鉴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拟订了“1246”工作思路:围绕募集慈善资金这一条主线,做到二个必须(必须廉洁自律、艰苦创业;必须协调发展、顾全大局),抓好四个落实(一是慈善组织机构落实,二是慈善资金落实,三是慈善办公阵地和设施落实,四是慈善项目落实),力争在六个方面有所突破(安老、扶孤、助残、助医、助学、扶贫济困),全面推进整体工作。毕节市慈善总会按照这个思路,注重中、长、近期工作运筹,结合年度工作重点、狠抓目标落实,通过社会各界多年的努力,市慈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同。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

毕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慈善组织建设工作。总会筹建期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慈善总会筹备委员会,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动出面协调解决启动资金、工作机构、人员编制等问题,提出了“两年完成县(区)慈善组织建设,三年内实现镇(乡)慈善工作站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并将其纳入民政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在省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市慈善总会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深入指导、检查督促,各县(区)于2010年相继建立了慈善组织。 2011年,市慈善总会趁势而上,全面推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于年底在全市250个镇(乡)挂牌成立了慈善工作站。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同时,总会还采取政府注入、社会捐赠、友邻支援等办法,不断积累和壮大创始基金。通过各级努力,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组织领导机构“满堂彩”,确保了三级慈善工作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有经费、有作为,为全市慈善工作正常运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多方募集善款, 精准 扶贫济困

毕节市慈善总会牢记宗旨,心系困难群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媒体导”等多种办法,截至目前,共募集善款近2亿元,开展了20多个慈善项目、上百个项目点的援建帮扶工作,惠及贫困学生、困难群众数十万人。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毕节慈善总会积极响应,募集资金2989万元援建灾区8个公益福利项目;2009至2010年夏秋连旱叠加、冬春大旱期间,劝募社会各界捐款3500多万元,全部用于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望谟泥石流及抗旱救灾水源点建设项目及各类慈善帮扶;2011年,市慈善总会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共计2024万元,其中定向捐赠资金1409万元用于援建学校、饮水等项目;2012年接受“9.7”地震捐赠款和各种慈善捐赠1100万元,开展向威宁县、赫章县地震灾区毁损房屋的恢复重建和慈善帮扶;2013年接收各类捐款2273万元,开展系列扶贫济困活动;2014年接收各类捐款617万元;2015年接收捐款捐物4556万元(含物资60万元),开展精准扶贫;2016年接收捐款捐物4143万元(含物资650万元),开展扶贫、助学济困等项目。在开展项目建设的同时,在省慈善总会的指导下,通过各级政府的组织发动和慈善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团体的协同配合,开展了“春暖家园”、“微笑列车”、“幸福列车”、“慈善情暖万家”、“衣恋助学”等项活动。多年来,结合资金募集情况,在全市实施了“大病医疗帮扶”、“贫困学生帮扶”、“温暖上学路”、“ 黔西北民居建设”、“慈善之家”等慈善助学、助医、助残活动,积极打造和扩大爱心品牌,较好地把慈善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慈心善举传递给困难群众。

宣传 慈善文化, 营造社会氛围

为在毕节全市营造一个良好的慈善工作氛围,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毕节慈善大使”、“毕节荣誉公民”、“慈善爱心人士”、“毕节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一方面毕节市慈善总会积极协调市委宣传部、毕节日报社、毕节电视台、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毕节晚报社等地方主流媒体通过报刊登载、新闻播报、公益广告、爱心倡仪、文艺演出、慈善短信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慈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慈博会、举行大型现场捐赠活动、开展慈善义卖、组织慈善论谈、印发慈善宣传册、慈善贺卡等形式,深入推进了慈善文化建设。
通过不断的宣传发动,激励了23万名志愿者参加慈善公益活动服务,建立起了“阿里木、陈潇翔”、“龙天来扶贫助学”、“德育助学”、“愚公助学”、“学文助学”、“兴安助学”、“慈善之家”、“留守儿童帮扶”、“困难家庭大病医帮扶”等系列帮扶基金,涌现出了毕节华联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龙天来、毕节大众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吴学文、毕节金海集团董事长杨大愚、毕节新世纪商贸公司总经理陈潇翔、新疆藉毕节人士阿里木等一大批慈善家和道德模范。在2010年5月贵州省首届慈善大会上,市慈善总会、市烟草公司、织金县民政局和陈潇翔助学等三个单位、一个项目、七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龙天来、阿里木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获得第五届、第六届中华慈善奖,2012年我会推荐报送的大西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荣誉称号。在“2012中国(宁夏)黄河善谷慈善博览会”上,毕节市慈善会作为中国(宁夏)黄河谷慈善博览会”指定参展单位,毕节市代表贵州省唯一入选全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综合排名前100位的城市,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城市慈善公益指数五星级”匾牌,2014年蝉联“第三届中国城市慈善公益指数五星级”匾牌;2014年全市有16名慈善人物、10个慈善项目、10个爱心企业获毕节市政府第一届“毕节慈善奖”;2015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杨大愚荣获“贵州省扶贫先进个人”。目前在毕节,慈善理念和慈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慈善组织牵头、领导干部表率、机关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企业积极作为、童叟共献爱心的良好局面。

诚信 博爱 之情, 虔心铸慈善之魂

诚信、遵章,是一个社团生存与发展的源泉。毕节市慈善总会所接受的每一笔款项、每一件物资,均按捐赠人意愿,科学策划、合理使用,确保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率;其次是急受助人之所需,主动接受各种审计,及时划拨、发送善款。无论是跨市、跨省,都开展上门服务,跟踪资金投入、项目质量,主动为捐赠人报送资金投入成果。同时,及时公开捐赠款物,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慈善捐赠公示是总会慈善工作长期坚持的制度和要求,每次接受捐赠,所有款物都要在征求捐赠人同意的基础上,在《毕节日报》公示的同时,还要在毕节慈善网站进行公示,做到使用公开和社会监督相结合,让捐赠人参与、让受助人明白、让社会知晓。

回望昨天,我们为慈善欣慰;守望今天,我们正精准施策;展望明天,我们底气十足。毕节市慈善总会将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在现在慈善网络的基础上,尽快形成社区慈善工作室,设立各企事业单位慈善联络员,形成“四位一体”的慈善组织网络。同时,加大《慈善法》宣传力度,普及慈善文化。积极协调宣传文化部门和新闻媒体,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和毕节市慈善总会网站,建设县(区)慈善网站,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以项目为依托,创新募捐形式和丰富帮扶内容。进一步发展大额冠名基金,建立以基金为依托的劝募机制,并在项目管理、资助反馈、绩效评估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捐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推动以慈善信托、慈善超市、慈善医院、慈善网络为服务载体、慈善队伍建设为体系支撑的及时、高效的慈善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