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撤部长提前大选 被指没考虑国家利益

04.12.2014  09:41

12月2日,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内塔尼亚胡宣布将财政部长拉皮德和司法部长利夫尼解职。新华社发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日宣布解职两名“唱反调”的内阁部长,并表示将提请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媒体认为,以色列政府内部的政治争斗将引发国内政局新一轮洗牌,让本已陷入困局的巴以和谈更加艰难。

据新华社、中新网报道

总理与部长会谈破裂

内塔尼亚胡指责被解职的财政部长拉皮德和司法部长利夫尼“在政府内部进行对抗政府的活动”,“用一个词概括,这叫‘暴动。

频繁选举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内阁部长在内部公然对抗,以及政府无法行使管理职能则更加糟糕。”他在电视直播的记者会上愤怒地评论道。

媒体报道,内塔尼亚胡1日曾在他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内部会议上警告,如果政府不能和谐运转,他必须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为化解危机,内塔尼亚胡1日晚与拉皮德举行了闭门会谈,但会谈破裂。2日上午,内塔尼亚胡又与利夫尼举行会谈,双方也不欢而散。

总理被指没考虑国家利益

面对内塔尼亚胡的指责,拉皮德和利夫尼也出言回击。

拉皮德说:“我们很难过地看到总理的行动没有考虑到国家利益,要将以色列拖入没有必要的大选。

利夫尼则认为内塔尼亚胡的“电视表演”是“没有尊严”的,“今晚讲话的就是一个小政治家,他说了不合事实的谣言”。

拉皮德领导的以色列“拥有未来”党称,内塔尼亚胡解职两名部长的决定是“懦夫行为、失控表现”。

法新社援引以色列“拥有未来”党的话说,除拉皮德外,另外四名“拥有未来”党内阁部长将于2日晚些时候辞职。

内阁各党派矛盾由来已久

本届以色列联合政府于2013年上台,但自组阁之日起便矛盾重重,很“不联合”。

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内阁各党派意见分歧相当大,主要涉及财政预算、巴以和谈、犹太定居点建设,以及如何应对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发动袭击等。

上周,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立法将以色列国定义为“犹太国家”,导致矛盾升级。包括拉皮德和利夫尼在内的批评者认为,这项提案无视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权益。

根据以色列法律规定,如果120名以色列议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投票同意提前选举,那么当届议会将会被解散,新一轮议会选举将在3个月内举行。本届议会正常的任期应该在2017年结束。最新消息称,以色列国会发言人3日宣布,以色列将于2015年3月17日提前举行大选。

>>分析

犹太国家”法案引发危机

最近,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中强推有争议的“犹太国家”法案,是本次以色列政府危机的导火索。

11月23日,在内塔尼亚胡的强力运作下,以内阁通过了一份由他提出的“犹太国家”法案。法案规定,以色列是“犹太国家”,希伯来语为唯一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将不再是官方语言,只享有“特殊地位”。另据内塔尼亚胡解释,“犹太国家”属性意味着以色列是“专属于犹太民族的家园”,以色列每个公民拥有平等的个人权利,但只有犹太人拥有民族权利,比如国旗、国歌和移民到以色列的权利及其他民族象征。

该法案遭到了财政部长拉皮德和司法部长利夫尼等中左翼党派部长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该法案将削弱以色列的民主国家特征,损害占以色列人口20%的阿拉伯裔公民的权利,因此他们将拒绝在议会中支持该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