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流会”如影随形 “会议室污秽物事件”玷污香港立法会

14.12.2015  19:19

               

香港立法会在刚过去的周末发生离奇事件,会议室出现“污秽物”,一名议员中招。“污秽物”到底是啥还在化验之中,但当事议员和香港媒体几乎都已认定,污秽物是粪便。在世界各地的议会机构中,争吵、打架甚至动用催泪瓦斯的事都曾发生过,但出现粪便则几乎从未听说,这被视为远非一个卫生问题。

  “立法会是香港的立法机构,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印红标说,立法会的任何提案都需要进行咨询,并经过三读程序才能获得通过。立法会是香港各政党博弈的主要平台,对政府进行监督和制衡。

  据立法会公布的信息,仅12月14日至19日,立法会及其委员会就将在立法会综合大楼举行25个公开会议、1个公开聆讯、1个研讯及3个闭门会议。

 

  “污秽物事件”搅动立法会的当天,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也在那里开会,续议港珠澳大桥追加54亿港元工程费拨款申请。但工党李卓人提出的休会动议获通过,使原定两节共7小时的会议不到4小时便完结,须待下周六续议,多名建制派议员炮轰反对派“拉布”。 路政署署长刘家强担心,有关追加拨款用于填补应急费用和预留资金进行第二阶段工程,如不能通过拨款,将有极大风险令部分设施不能如期完成,甚至如停车场、的士轮候区等公共设施要进行删除,可能会影响口岸将来的运作。

  “拉布”“流会”几乎与香港立法会如影随形。就在9日,立法会原定审议版权修订条例草案,但民主派议员在口头质询阶段就多次要求点算人数,会议最终因不足法定人数“流会”。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当晚出席一个慈善晚宴致辞时表示,现时立法会“拉布”和“流会”已经变成常态。《东方日报》12日发表题为“立法会流会”的评论文章质问,立法会全体会议再次“流会”,表面上是反对派的策略,以阻止有关法案草案三读的进程。但无论他们的策略如何,建制派议员为什么松懈如此,疏懒如此,让“流会”出现呢?文章称,建制党派未能保证有足够党员议员出席会议,也显示这些党派管理不善,缺乏组织和纪律。

  “拉布”看起来远非香港政治中最阴暗的部分。香港《明报》13日报道了香港政治人物遭“屎袭”的其他事例,2014年,商经局长苏锦梁回应有内地游客在港随街便溺,呼吁港人多包容,惹来部分市民不满,其寓所及办公室一周内接到3个含有粪便的邮包。

  “伞兵本土抬头,香港政治激进化。”上月香港2015年区议会换届选举结果公布后,《东方日报》以此为题刊文说,“在大批支持占领的年轻‘首投族’支持下,激进本土泛民成为今次选举的大赢家,并有最少八名‘伞兵’成功当选。有分析称,选举结果显示香港人心求变,将香港政治推向激进化、本土化及不按常理出牌。”有建制派预言,近年经常在立法会出现的“拉布”、爆粗、围主席甚至占领会场和冲击大楼等预计将会在各个区轮流上演,甚至变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