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新增21位百岁老人

18.03.2016  21:53

    新华网贵阳3月18日电(通讯员 张忠应)3月15日,笔者从七星关区老龄办获悉,今年七星关区新增21位百岁老人,每位百岁老人将享受每月100元的高龄补贴,区老龄办正统计核发2016年第一季度高龄补贴。

    自古以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最渴盼却又最遥远的梦想。七星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三省交汇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古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96%,年平均气温12.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次检测,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的GB/T5750-2005标准,最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

    2013年,七星关区成功申报“贵州长寿之乡”。当年,七星关区总人口150余万人,60岁以上人口就有16.8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1%,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2.19万人,占1.43%;100岁以上老人有64位。全区人口平均寿命为72.4岁。

    七星关区“五代同堂”的百寿家庭数不胜数。家住毕节市人民医院附近的远征军何希进老人,今年102岁,还能看电视,能向人们讲述他的革命战斗历程;居住在市西街道天河路28号附50号的女老人杨燕飞,106岁,住在步梯房五楼。老人满头银发,红光满面,一点也不像是年过百岁的老人,看上去就是七八十岁。 家里人说,老人勤劳好动闲不着,一有空就喜欢到处走动,不会长时间呆在家里。只要天气好,不下雨,老人都会步行到2公里处的新街上去与其他老年人们坐坐。老人胃口很好,粗茶淡饭不挑食,早上要吃2个甜酒鸡蛋,喜欢吃玉米饭,吃蔬菜、喝酸菜汤,爱吃回锅肉。她从不暴饮暴食、不偏食,适度饮酒和饮茶。老人从不要求孙子孙媳为她单开小灶,孙子孙媳做什么就吃什么。老人淳朴善良,常教导自己的儿孙,在家中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在外,要与人友善,邻里和睦。不能做违背道德的事,要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水箐镇流水村河边组女老人朱贵珍,106岁,每天早餐还能吃一大碗鸡蛋面条,平时家里人吃什么她就吃什么,并且还能到地里去劳作;燕子口镇新村村女老人孔令秀,102岁,依然精神饱满,行动利索,耳聪目明,说话清楚,还能到田间地头去散步。村里的人们都说,老人一生不知经历了多少坎坷,能活这么大的岁数真是奇迹。

    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目前,七星关区已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老龄工作机构;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了老年优待政策,建立了8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65岁老人免费乘车制度;2009年以来,七星关区委、区政府筹集大量资金,在各乡镇修建了32所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敬老院,并将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3年以来,区政府先后投入50余万元资金,在各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法律援助、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站;2014年至2015年,区政府利用中央公益福彩金修建了农村幸福院80所。这实现了全区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人的寿命逐年提升, 根据人口数据分析,七星关区长寿现象具有持续性。今年全区又新增21位百岁老人,其中,撒拉溪镇和长春堡镇新增3位,小吉新增2位、市西等街道新增3位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为帮助老年人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七星关区推行签订家庭赡养责任书和孝亲奖励制度,广泛开展“敬老孝亲模范家庭”评比活动,对充分履行赡养义务的典型示范家庭,每户给予3000元奖励。每年九九重阳节,毕节市、区老龄工作委员会都在人民广场或公园共同举办老年节文艺汇演活动,老年朋友们欢聚一堂,以歌舞、健身体操、诗词朗诵等方式欢度重阳佳节。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