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循环经济为中国企业带来“转型革命”

11.07.2016  11:28

    新华社贵阳7月10日电 题:低碳循环经济为中国企业带来“转型革命

    新华社记者李黔渝 赵博

    将炼钢过程中的工业余热,转化为廉价能源为整个城市供热。这样的实践已经在中国东北工业城市辽宁省本溪市得以实现。

    “利用区域能源重塑能源结构,减少了燃煤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取得显著环境效益的同时,又帮助解决当地企业长期亏损问题。”参与该项目的丹麦丹弗斯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车巍说,挖掘循环经济效益提振了改革转型中各方企业的发展信心。

    越来越多实例表明,低碳循环经济带来的商机真真切切。

    在8日至10日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来自钢铁、消费品、化工和能源等行业的中外企业代表、政府官员和学术专家共同聚焦“低碳循环经济带来的产业革命”。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国家和消费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说,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12.9%,却消耗了全球21.5%的能源,高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只有通过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小的环境代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黄润秋说。

    在他看来,“十三五”是中国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去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明确把绿色发展确定为基本方针之一,“政府的大力倡导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一斤钢材不如一斤矿泉水和一斤白菜。”宝钢集团总经理助理王建跃说,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不足70%,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仍属紧缺,中国每年仍有5%至10%需要依靠进口。

    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目前宝钢正努力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向转型。这家企业每年产出1000多万吨固体废弃物,进行筛选后30%再返生产利用,40%属于纯净度较高的高炉水渣可用于生产水泥。

    即便是最终剩下的钢渣,由于透水性好、清凉度低、强度高,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理想原材料。

    “实现绿色低碳循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更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王建跃说。

    与会人士认为,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并推动规模经济发展,催生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促进资源进一步整合和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程会强说,“十二五”期间,中国已布置了4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还进行了相当一部分园区循环改造,当前,中国正加快培育一批再生资源骨干企业和聚集区,打造特色、绿色制造的企业和基地。

    尽管中国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说:“这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给企业和市场带来无限的创新机遇。

[责任编辑: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