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新 机制活 要素聚 贵州旅游景区动力十足

03.08.2015  11:33

    记者从贵州省旅游局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围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整合各方资源,集聚发展要素,增强推进合力,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试点景区“带好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改革工作。省深化旅游改革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实时调度、跟踪服务,建立景区改革信息收集、反馈和报送制度。全省各地先后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开展实地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推进机制,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形成上下互动、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遵循敢于创新、试点先行、稳步推广的原则,百里杜鹃景区、万峰林景区、瓮安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等13个全省旅游改革试点景区,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保护利用、市场主体培育、投融资平台搭建等方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

百里杜鹃花海。

     各市州打好“创新牌

    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在推动政企分开、事企剥离,完善景区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公司化运营,引进战略投资者,构建混合所有制主体,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安顺市抢抓第十届全省旅发大会契机,以委托经营、参股控股、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激发体制机制改革活力,引进中航工业、贵旅集团、贵州高速公路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参与黄果树、大屯堡、龙宫等优质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铜仁市完成7家国有景区公司注册登记,梵净山旅投集团参股三特梵净山旅业形成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松桃苗王城探索互联网+景区经营模式,以40年特许经营权引进驴妈妈旅游网代管。

    毕节百里杜鹃景区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黔东南州探索创新以民族村寨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模式,在西江景区加快推进“镇区合一”改革。

    黔南州积极建立景区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推动景区资产抵押融资、委托经营、打包上市。

    黔西南州整合地方政府、风景名胜、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能,成立万峰林景区管理委员会。

    贵阳市积极推动桃源河旅游景区筹备“新三板”上市,资产剥离、债转股申请已报批。

    遵义市加大分类指导力度,部分景区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模式。

    六盘水市妥乐古银杏、玉舍森林公园等景区先后成立景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