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发现100余件稀有古傩戏道具

04.06.2014  19:05

 

  【解说】近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发现一批大量稀有的民间傩戏道具。有造型各异的傩面具,也有珍贵的神书、医书、耍书等古旧书籍,傩戏中所需的布景横幅、木雕头像、刀山、刀梯、锣鼓等道具更是一应俱全。

 

  【解说】在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村民谢发深家中,记者看到了这批稀有的民间傩戏道具。据谢发深介绍,他是当地傩戏的第十四代传承人,这些道具都是从祖上一直传承下来的宝贝。

 

  【同期】(贵州省铜仁碧江区瓦屋乡 傩戏第十四代传人 谢法深)到我(这里)是十四代,上面的7代我(已经)记不起了,我就记到后面的7代,是老祖传,一代传一个,一代传一个,这个(东西)名字就叫长衫鈕,也叫桥布,(傩戏中)还愿、打锣鼓都要用这个(桥布),神仙要从(桥布上)过,这个是主人家,这个是老司,老司吹牛角,菩萨就从桥布上过来了。

 

  【解说】在这匹宽约20厘米、长达6.6米的桥布上,画有人物、鬼神、鸟兽虫鱼和大量奇特的文字、图案,特别是66个人物画像,栩栩如生、色彩鲜艳。除了桥布,还有刀山、刀梯、锣鼓、布景横幅、木雕头像和造型各异的傩面具等,完全能够布置一场完整的傩戏表演。

 

  【现场同期】

 

  【解说】 傩戏原是古代驱鬼逐疫的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后因吸取了地方戏曲形式,形成了娱神娱人的地方戏曲。用反复地、大幅度地舞蹈动作展示剽悍与威武,给人一种神秘、粗犷的感觉。

 

  【解说】“傩中有戏、戏中有傩”,贵州的傩戏吸取了贵州花灯戏曲的艺术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瓦屋乡的傩戏中,“上刀山”、“下火海”、“过刀桥”、“悬梁吊斗”等傩技绝活处处显示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令人称绝。

 

  【解说】贵州铜仁地区的民众多爱傩戏,村民们常常一边干活,一边唱傩戏,这个古老的戏种也因这样的口口相传而留传至今。

 

  【同期】(贵州省铜仁碧江区瓦屋乡 村民 姚孟铁)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十几岁的小娃娃,个个都会唱,每个人到山上砍柴的时候,你(如果)从路上过,两边山上都是唱傩堂戏的声音。

 

  (邱琼 柯友川 贵州铜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