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小腮镇:为群众“把脉问诊”

31.07.2014  09:54

    雨后的桥底,轻雾曼妙,满目滴翠,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穿寨而过,沿着不宽的进寨公路驱车前往,犹如人在画中游,车在画中走。

    7月22日,小腮镇党委书记高树刚像往常一样,轻车简行来到他的“责任区”——桥底村民组,与当地村民商量将要实施的进寨路拓宽改造工程。自4月18日担任该组的“名誉村民组长”以来,这是“高组长”第13次到这里开展工作。

    “刚才我和几个村民查看了进寨路的路况,可能要新建9个错车道,局部路段还需要扩建,大概需要3万元。”刚到村民组长罗正书家门口,“两位组长”打开了话匣子。

    桥底村民组是余庆县2001年创建的首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点,并以蔬菜、苦丁茶等产业核心区远近闻名。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年修建的进寨公路已不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而且部分路段还存在安全隐患。

    5月23日,作为“名誉村民组长”的高树刚“换位思考”,在全组的群众会上主动“请缨”,承诺协调资金对这条“致富路”进行扩宽改造。想法一出,立即赢得全组70户村民的拍手称快。

    在小腮镇,像高树刚一样担任“名誉村民组长”的镇村干部有127名,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组入户扎实开展访贫解困、访苦解难、访忧解愁的“三访三解”活动,真正为民办实事、惠民生,充分发挥了小组长扮演“大角色”的作用。

    作为社会治理“余庆经验”的发源地,小腮镇党委在深化落实县委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双向100%”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每名党员干部任一个组“名誉村民组长”的方式,建立了“干群结亲1+3双服务”常态帮扶机制,将全镇127名干部和县直挂帮部门的253名干部“捆绑”一起,与6个村居127个村民组、4222户15828人结成“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对子,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镇党委副书记徐峰介绍,“名誉村民组长”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转变一些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细化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实体,化解一些“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办理一批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结交一批真情实感的农民朋友,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服务群众、带头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不是杨支书帮上大忙,我这厂子可能办不起来了。”谈起“名誉村民组长”杨寻的真帮实助,余庆县兴鹏面条加工厂老板李兴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李兴鹏是魁龙组的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工。3月份,他想利用外出打工学到的加工技术,兴办一家面条加工厂。可“盘算”下来,需要30多万元的投资成本,自己除了打工攒来的20万积蓄外,还差1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而且场地选址难、证件办理程序不清等难题一直困扰着他。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名誉村民组长”杨寻主动上门“把脉问诊”,及时协调700多平方的土地新建厂房,亲自与李兴鹏一起,到县直有关部门办理环评手续、营业执照等手续,并担保信用贷款5万元,申请办理5万元的微企扶持。

    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不出1个月时间,深山里的面条厂提前投产运营,每月产量30吨,解决当地10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预计实现年产值150万元。

    小组长大责任,折射出该镇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为民务实清廉的崇高情怀,真实体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的执政为民理念,进一步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目前,该镇“名誉村民组长”征集热点难点问题95个,边查边改70多条,争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产业示范基地13个,调处矛盾纠纷39起,为民办实事好事500多件。(徐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