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能人杨义权返乡创业搭建幸福桥

20.10.2015  17:23

返乡搭建幸福桥

 ——侗乡能人杨义权创业故事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20日电 三穗、镇远两县交界的侗乡,十村八寨都把滚马乡安定沟杨义权叫做“坳长”,为什么呢?因为他对辽家坳开场立下汗马功劳,大家尊重他就这样叫他。辽家坳在两县交界的山坳上,从来没赶过场,附近几十里的人们,买卖东西都得跑县城,改革开放,提倡搞活商品经济,杨义权觉得辽家坳应该开一个农村集贸市场,他积极走乡串寨呼吁,广大群众都认为,辽家坳开场方便物资交流,很有必要。经县里批准,这个乡场就果真场了。杨义权每场必到,并且到得早散得晚,辽家坳“二、六”场越来越热闹,赶场人数和贸易成交额一跃成为全县乡场中数一数二的,杨义权这个“坳长”于是就叫出名了。

    杨义权是开放型人物,接受新事物快,敢想敢做。上世纪80年代,他率先种杂交稻,插秧插单株,有人笑他玩新把戏要减产,可是秋收产量却翻了番。第二年他创办温室无土育秧,搞杂交玉米育苗,为寨民提供种子、秧苗,这个村“两杂”种植很快就推广了。滚马乡盛产野生折耳根,因价廉物美,被市场炒作成营养丰富的原生态食品后,供不应求,杨义权就试验把野生折耳根改为人工栽培,获得成功,此后许多农民用大田种植折耳根赚了钱。为发展果品生产,县里从湖南运来金秋梨苗木推广种植,农民有顾虑,杨义权相信科学,在何家店、安定沟动员亲戚朋友栽了60多亩,那年代市场上水果稀缺,栽金秋梨的农民因丰收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黔东南是杉乡,为发展林业生产,杨义权去锦屏学得办 苗圃技术,回家育出一大片杉木秧,他无偿地把树秧分送给寨邻,动员大家连片造林,政策规定谁造谁有,许多私人林场、联户林场开办起来,杨义权不但带头造林,还承包了村林场来抚育管理,滚马乡为此被评为林业先进集体。

    杨义权能起带头作用,上级和群众都要他当村长,他说他太年轻,想去外面闯闯,就和一伙青年去了东莞。

    他先到诚德电子厂打工,摆弄电器元件,是记件工资,因手指头没女工灵巧,月薪还比不上女的,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赌气跳槽去深圳。在福田区他进了一家化工厂,毕竟文化程度不高,做不了技术工,只能干卖力的活,工资也不高,干了两年,觉得没奔头,就辞工另找门路。和他一块来的朋友也各自发展,进鞋厂,烧锅炉,做保安,搞园林绿化,甚至有租地做菜农的。杨义权到一家酒楼服务,凭他灵敏,很快就能讲一口流利的广东潮汕话,接人待物很到位,老板青睐他,叫他做大堂经理。他苦干两年,也是替他人作嫁衣裳,只见老板赚钱,连锁店越开越大,自己怎么干也成不了白领。他萌生起自己开酒店的念头,邀几个老乡合伙也把酒店办起来了,他会管理,但资金不足,房租太贵,在市场竞争中还是败下阵来。于是杨义权只好在布吉租房,做给酒楼饭馆送货生意,他起早睡晚苦心经营,要把生意做好,他把家乡的折耳根、磨芋粉、蕨粑淀粉、洋芋淀粉空运到深圳,加工成食品供货,但也只是小敲小打,发不了大财。

    杨义权几次回家探亲,见三穗农村变得越来越美,山更青了,水更绿了,他当年育的林都成材了,于是他决定返乡创业,重振当年的雄风,团结大家共同奋斗,推动再跨越发展。他感慨地写下“打工多年水上漂,滚爬打磨空操劳,前途还是农村好,决心返乡搭金桥”的诗句。他把在深圳学到的生活节奏要快,办事要干练的作风带回来,决心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上搞好项目,打造品牌,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他看准市场规律,民以食为天,开发生态食品产业大有前途。人们普遍觉得现在市场上的鸡鸭鱼肉都变味了,没有以前农家喂养的东西好吃。杨义权又来辽家坳山坡上当“坳长”,在山林里办鸡场,敞放喂养本地鸡,发展稻田养鱼,建起本地黑毛猪喂养场。

    他想,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市场上的猪肉都是杂交一代白毛猪,喂生饲料、化学饲料,出栏快,肉质不好。他去从江打算购买香猪来发展,技术人员告诉他,从江香猪在外地成活不了。他翻阅《三穗县志》,知道本地有优良品种黑毛猪,他去八弓、雪洞仔猪市场,听说早就没有这个品种了。几经奔波才到款场乡龙脚高坡买到一窝黑毛猪崽,他种红薯、栽萝卜菜,用熟饲料精心喂养,又喂养能育母猪和种猪。几年间,他的黑毛猪品种就出名了。人们有返璞归真的心理,出高价也愿吃好肉,富裕人家办酒宴,一买就是一头两头猪,即使价格是市场猪肉的三倍也不嫌贵。现在的生猪多是专业饲养场批量生产的,农户喂猪也少了,在杨义权的带动和帮助下,滚马、响水等村寨喂养黑毛猪的人家渐渐多起来。

    市场上的鱼也多是湖南运来的草鱼、黑鲢或网箱鱼,都是化学饲料喂养,味道也差。杨义权就利用山区稻田水域面积宽的优势,动员大家发展传统的稻田养鱼,他亲自到台江县施洞口买来“哑鲤”鱼苗,在秧子插下田后分发给农户放养,用猪粪做饲料,不到三个月,每条鱼能长到一尺多长,一亩田可收获60多斤鲤鱼,稻田鲤原汁原味,市场抢购,价格不菲。

    杨义权还种植中药材,三穗土壤气候都适宜发展,他栽培本地的首乌、茱萸、血藤、玄参等苗药侗药品种,省、州政府十分重视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他申报了玉竹、太子参、何首乌三个发展项目,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并推广到广大农户,使大家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富了一方群众,达到了中央民族会议提出的“团结奋斗推动跨越,和谐发展齐奔小康”目的。(吴才勋 李光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