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依托条码管理进一步抓好医疗废物环境监管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肯定并报道

24.08.2018  11:02
 

  去年底以来,依托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贵阳市通过“一点、两线、三面”,继续深入扎实推进全市医疗废物处置环境监管工作,成效显著。8月15日,《人民日报》第4版(要闻版)以《贴上“身份证”监控全流程》为题,对贵阳市通过条码管理强化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报道和肯定。

  一点,既深入单个医疗机构内部抓好医疗废物监管。以前,由于人手少及容易影响医疗机构工作等原因,环保部门对医疗废物的监管重点关注院外转运和处置环节,对医疗机构内部收集、暂存等过程介入不多。

  贵阳市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条码管理”和“系统分析”,配以环保部门不定期突击检查,有效解决对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废物收存混乱、底数不清、去向不明等问题。“视频监控”,既医疗机构管理部门通过摄像头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间及其他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和收运人员的不当操作和违法截留。同时,相关视频同步传输至贵阳市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和执法人员手机终端,作为证据留存。“条码管理”,通过安装有贵阳市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的移动终端,收运人员与当班护士共同对医疗废物进行密封、称重并打印条码,形成该批医疗废物专属身份,整个过程都可追踪溯源,对各科室医疗废物进行条码化识别和管理。“系统分析”,经过扫码处理后,各医疗机构内部科室医疗废物的各项数据会被自动读取、存储和汇总分析,自动录入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为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管理数据,有效杜绝了数据造假的情况。

  两线,既持续强化医疗废物转运线和处置线的监管。在深入抓好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废物收集、暂存监管工作的同时,贵阳市通过“贵阳市固体废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危险废物转移车辆GPS定位、涉危企业GIS定位与信息管理、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实时视频监控等子系统,持续强化对医疗废物转运和处置的监管,实现医疗废物转移、贮存、处置各环节追根溯源,确保全市环境安全。首先是持续强化医疗废物转运线监管,全市16台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车全部安装完成危险废物转移车辆GPS定位,明确规定各车负责区域和运行路线,确保医疗废物转运安全和可控。同时,借助各医疗机构和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装卸车过程的监管。其次是加强处置线的监管。作为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贵阳市生态文明委严格按照有关环境监管规范,通过定期现场执法检查,不定期突击抽查,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等,持续加强对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焚烧和高温蒸煮两条处置线,以及医疗废物暂存库房的监管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即刻责令整改,确保了处置工作的安全有序。通过强化两线监管,有效避免了全市医疗废物法截存、违规装卸、超时收运、超时处置等问题。

  三面,既力求做到整体、形象和效果三个面的统一。整体面上,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持续普及。近一年来,贵阳市生态文明委在卫生计生部门和各区、市、县配合下,通过纳入考核、加强培训和现场指导督促等措施,扎实推进医疗废物条码管理工作。截止8月20日,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观山湖区金华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云区大山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贵阳爱尔眼科医院、贵阳和美妇产医院等12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使用试点,涵盖了从公立和民营,从三甲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类型的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形象面上,医疗废物管理力求做到规范统一。通过多年努力,目前,贵阳市各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废物暂存库房(间)总体做到标识清晰和管理规范,有效解决了各类医疗废物之间,以及医疗废物与一般废物之间的混收混处的问题;医疗废物产生、收集、暂存、交接、装车转运、卸车贮存、处置各环节总体做到严格执行有关规范,确保全市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另外,贵阳市医疗废物收运车辆外观统一醒目,收运人员着装规范统一。

  效果面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得到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贵阳市共有序收运和安全处置医疗废物3796.84吨,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持续稳定达到100%。其中,使用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医疗机构今年截止8月中旬,通过该系统共转移处置医疗废物1370.632吨。

  通过持续努力,贵阳市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贵阳市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开创了贵州省医疗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控的先河,得到了省环境保护厅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贵州日报、贵阳日报、贵阳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主体媒体,以及中新网、凤凰网、多彩贵州网等网络媒体的关注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