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借鉴外省经验 迎接贵州高铁时代

30.07.2014  13:48

充分借鉴外省经验 迎接贵州高铁时代

——鄂湘粤三省“高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为积极迎接贵州“高铁时代”的到来,我室组织调研组赴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对“武广高铁”沿线9个主要城市和“贵广高铁”贵州境内6个市、县开展了调研。

  一、“武广高铁”对鄂湘粤三省发展的主要影响

  为缓解京广铁路尤其是武广段运能饱和、客货争流突出问题,“武广高铁”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9年12月投入营运。“武广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三省沿线区域时空距离,形成高速度、大运量、广覆盖、大众化的国民经济大动脉,对支撑和引导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员和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趋势。

  (一)高铁改善了物流条件,助推经济提速转型发展。“武广高铁”开启了客货分线运输的新格局,不仅有效分担了庞大客流,而且极大地释放了原有铁路和公路运输压力,较好地实现了“人便于行、物畅其流”。据测算,高铁开通节约的社会时间效益高达40亿元,每天发送旅客列车增至32对,同时可腾出33对货车运力,折合约4000车、25万吨运量,相当于每年增加货运能力约9000万吨。高铁开通当年,京广线货物周转量就扭转了逐年下降的势头,2010、2011年分别实现了4%和8%的增长。沿线城市旅客流量也逐年攀升,2013年比2010年增长了187%。人流、物流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极大地满足了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助推了内陆沿线城市的工业化进程,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鄂湘粤三省沿线城市一产显著下降,湖北、湖南沿线城市二产上升明显、三产稳中有降,广东省沿线城市二产逐年下降、三产上升明显的趋势,三省产业结构总体向有利于自身发展阶段的方向调整,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高铁带动了产业转移向内陆纵深配置,区域开放合作呈现新格局。“千里武广半日还”。“武广高铁”的开通,打破了长期制约华中、华南地区融合发展的交通瓶颈,铺垫了产业转移的“高速跑道”,构建起中南大地4小时交通圈和经济圈,为区域经济开放合作提供了现实支撑条件。“珠三角”原来“港澳为店、粤为厂”的模式,正在加快向“粤港澳为店、湘鄂为厂”的新“前店后厂”方式转变,大量生产要素加速向更深更广的中南腹地延伸,大批生产型企业加快向长沙、武汉等特大城市和高铁沿线二、三线中小城市转移,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近3年来,广东在湖北累计投资超过1300亿元,武汉市和广州市首批联手推进的产业转移项目就达24个、总投资117.6亿元。郴州市之前远离湖南省“3+5”城市群,现在战略地位大为改观,不但与“长株潭”核心圈联系变得紧密,还得到“珠三角”的强大经济辐射。近5年,郴州出口加工区工业总产值、加工贸易额、财政总收入、技工贸总收入比高铁开通前分别提升了7倍、15倍、9倍和13倍。

  (三)高铁促使了旅游消费观念加快转变,区域旅游竞争走向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朝饮珠江水,午食武昌鱼,晚品穗城茶”。高铁大幅提高了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拉近了人的主观心理距离,有效加大了出行和消费意愿,游客“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趋势明显增强,旅游体验更加注重交通便捷、特色差异和品质内涵,条件较差的地方将由传统过夜游变为一日游、快闪游,形成旅游竞争强弱分化的格局。武汉市拥有全国独有的“樱花”观赏资源,高铁开通后的第一个春节,旅行社接待高铁“赏花”旅游团队近1000个、游客达2.6万余人次,国内、国外(境外)游客同比分别增长187%和75%,旅游接待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同期之最。咸宁市素有全国温泉之乡的美誉,高铁开通后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连续4年保持了40%左右的高增长,迎来了旅游业黄金发展期。而清远市相比咸宁市温泉资源也很突出,但由于旅游开发投资过于分散、特色重点不够突出,高铁开通“挤走”大量游客北上涌入咸宁,传统优势地位逐步被削弱。2010-2013年,清远市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5%、27.1%,比咸宁市低27.5、12.9个百分点。

  (四)高铁带来了新区开发投资热潮,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高铁开通使高铁站周边地区成为城市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快速集聚了人气、财气和商气,扩大了城市辐射半径,拉动了周边土地升值,带动了偏远郊区的开放开发,崛起了一批新城区、新商圈、新业态,为城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在高铁效应的带动下,碧桂园、保利、广电、万科、金地等著名地产企业提前数年就在“武广高铁”沿线场站周边布局,带动地产投资超过万亿元。仅碧桂园在韶关、长沙、武汉、咸宁等城市的开发项目就有8个。长沙市武广新城从2009年的18平方公里拓展到2013年的47平方公里,土地价格由每亩8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吸引了一大批500强企业入驻开发,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韶关市围绕高铁场站投资1000亿元打造芙蓉新城,高铁开通第二年城镇化率达到52.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武广高铁”在原有京广铁路的基础上,与周边其他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相互联动,进一步强化了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强化了沿线生产力布局,强化了周边城市联动合作,形成了一条高铁经济带,给整个区域发展带来了四个方面观念的变化:

  一是时空观的变化。从时空上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促进经济要素跨区域快速流动,打破了城市之间的传统发展格局。二是边界观的变化。城市与城市的发展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加快了区域同城化、一体化进程。三是区位观的变化。沿线城市投资环境加快改善,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重新审视和确立,城市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四是资源观的变化。城市发展获取资源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和宽广,跨区域资源配置和分享逐步成为趋势,为城市借力发展、借梯登高创造了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高铁是一把“双刃剑”,也带来了“虹吸”和“扩散”双重效应,十分值得警惕和关注。从调研情况看,“武广高铁”的开通,引发了沿线城市竞争分化加大,呈现出“中心发展快、沿线竞争大、周边被挤压”的特点。武汉、长沙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借助发展优势吸附了周边大量优质产业、高端人才和社会资本,吸引了大量外地企业总部入驻,城市能级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进入了加速扩张期。2013年,武汉、长沙GDP总量分别达到9051亿元和7153亿元,是周边城市的若干倍,目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据不完全统计,武汉现有3000余家境内外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其中包括74家500强企业和300家跨国办事机构。沿线郴州、衡阳、岳阳、咸宁等二、三线城市竞争趋势加大,城市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化、差异化,以增强对外吸引力和吸附力。同时借助高铁优势,加快向外承接集聚产业项目和人才技术,对周边永州、邵阳、荆州等市、县发展造成了较大挤压。2009年,郴州GDP为843.2亿元、是永州的1.3倍,到2013年达到1685.5亿元、是永州的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