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是厅官 “他”没暂扣衣物

10.12.2015  09:20

               

 

三亚“城管PK厅官”事件从4日爆发,通过媒体进入公众视野,在网络媒体这个平台上持续发酵,在媒体及各方力量的参与下,进过数轮的“艰难”博弈,整整持续了4天,最终于8日下午双方握手言和,这场“执法与被执法”的风波才得以平息。对于此事件,有人调侃“厅官被欺负的只剩下裤衩了”。虽然此事件落下了帷幕,冷静后,此事件的整个过程给给执法者、被执法着、政府和公众都上了生动的一课,成就了对“假如‘你’不是厅官”这个深层次问题的反思。   回顾本事件的全过程:4日傍晚,毕国昌衣物等被三亚市城管扣押,求助失效,致使毕国昌仅穿着裤衩穿过闹市,赤身露体在三亚湾和市政府院内滞留4小时之久。5日午夜,文化范儿微信平台邮箱收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毕国昌先生的投诉邮件,投诉海南省三亚市城管局侮辱他人格尊严,此事件迅速被媒体高度关注,引起官方重视,形成三亚“城管PK厅官”格局。6日,三亚市外宣办发声,对这一事件进行“澄清”。7日下午,疑似被停职的城管发公开信称“小城管惹不起大厅官”,满是委屈和无奈。8日上午,毕国昌再次发文《三亚城管你的冷漠我真的不懂》进行维权;下午5点多,三亚市天涯区副区长张守让、天涯区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倪少良和天涯区城市管理局两名涉事执法队员等一行5人,到毕国昌家当面道歉,毕国昌本人接受道歉,至此,该事件得以平息。关于该事件有较多细节耐人寻味。   细节一 :毕国昌游泳上岸后发现车子连带衣物不见了踪影,现场没有留下任何告知车辆和衣物已经“被执法”的信息。毕国昌打了20多个电话求助后,求助2小时后城管部门才与被执法人取得联系,此时毕国昌已经穿着裤衩穿过闹市到市政府,城管中队在与毕国昌取得联系后谈及执法还发生激烈争吵。毕国昌在政府院内等待1小时多,接近21点已到家中,城管部门才“赶到”。经多轮交涉,城管部门归还部分扣押物品时一并送达的扣押单为事后补填,填写内容含糊,极为不规范,事情发展至此,城管部门依然“盛气凌人”。   细节二 :12345市长热线接到毕国昌的投诉和求助之后,2小时才将信息反馈到城管局;事发后第三天,三亚市外宣办才与毕国昌本人主动取得联系,仅通报了事件处理进展情况。27日,三亚市外宣办通过网络对该事件做出了回应,回应内容多为“澄清”事实,维护自身形象,为执法做“无过错”辩白。   细节三 :毕国昌曾在四天内几度通过网络媒介发生表明立场,清楚明了的表明自己多种权益受到侵犯,重点要求通过登报、登门道歉的方式给予名誉和精神上的恢复。对此要求,也是一波三折,最终才争取到三亚市天涯区副区长张守让、天涯区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倪少良和天涯区城市管理局两名涉事执法队员等一行5人的登门道歉,毕国昌表示接受道歉。毕国昌接受道歉到底是因为道歉本身的真挚,毕国昌本人的豁达,还是毕国昌本人的“审时度势”难以定论。   虽然此事件已经落下帷幕,假如执法者暂扣的不是被执法在急需的用来蔽体的衣物,执法对象不是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出身的退休厅管毕国昌,该事件没有诉诸媒体,事态会怎样发展,公民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此事件过程的细节暴露出了执法者执法过程的简单粗暴、不规范、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执法者和被执法者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三亚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处理能力和水平的不高;更深层次的暴露出了三亚天涯区执法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三亚政府行政整体效率低和执政理念还存在偏差、误区,距离服务型政府还有较大差距。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毕国昌维权的艰难,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厅官”,我们大多数人的权益被侵犯也还没达到扣押蔽体之物的境地,那么我们这些平凡公民的基本权益怎样才能得以保障呢?!这还得靠政府,靠政府自身的素质提高、行政效率的改善、和为民亲民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打造;靠政府行政维权救济机制机制的建立和大众化参与机制的形成。只有如此,公民权益的维护才会逐步改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权益数量才会减少,救济参会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