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山地大文章 脱贫攻坚走新路

11.01.2016  15:03

  时针拨回到去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39个国家、地区、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委、相关省市自治区、各级各类媒体等单位和部门的1300余名嘉宾参加。

  “走进这里的山山水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简直像生活在天堂。”大会期间,嘉宾们穿行在黔西南的山水田园间,徜徉在峡谷飞瀑里,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大会发布了《国际山地旅游贵州宣言》,黔西南朝着世界级山地旅游目的地迈出重要一步。

  首届山地旅游大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远超预期,黔西南得到了中央、省委、省政府及与会领导嘉宾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目前,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会址已永久落户黔西南,并定位创建兴义市为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开启了黔西南州发展全域山地旅游的新篇章。

  去年12月27日至28日,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联合推动组、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省扶贫办、省旅游局、省体育局和州政府联合主办的黔西南试验区“山地旅游与旅游扶贫”研讨会和创建黔西南国际山地旅游示范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来自全国政、学、研、企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黔西南山地旅游定位及发展路径、品牌塑造、旅游与扶贫有机结合、加快创建黔西南山地旅游示范区等进行广泛探讨。

专题研讨 恰逢其时

  如何在创新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守好底线,实现小康?怎样发展山地旅游,并能使之与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恰遇中央、省委、省政府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去年12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两次研讨会正逢其时,探索黔西南州山地旅游与旅游扶贫发展新模式,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据悉,此次会议旨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贵州和黔西南发展山地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的定位,把贵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把黔西南打造成贵州全域山地旅游标杆的目标,进一步传播山地旅游发展先进理念,探索黔西南乃至贵州山地旅游发展新路径,促进山地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共谋黔西南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拔根之道和治本之策。

  “黔西南抓山地旅游是找到了一个好平台好抓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秘书长张学军说,山地旅游是市场行为,旅游是一个产业行业市场行为,扶贫开发是政府行为,所以两者有机结合就是在探讨一条新路,就是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认为,黔西南有很好的生态、文化资源,通过摸清山地旅游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创造出一种黔西南独特的大旅游发展路径,即可把山地旅游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普遍性,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贡献和创新。

  黔西南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峰多、水多、洞多、崖多,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关于山地旅游,我想在如何利用上要淡化开发,强化力度。”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看来,像黔西南这样一步一景的地方,景区不重要,要让整个黔西南成为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要从根本上抓住创意,通过创意培育全州成为一个山地旅游大本营和山地度假大本营。

  “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成功召开,这为我们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找到了一个有力的抓手,一个有效的路径。”黔西南州州委书记张政在致辞中说,这就是要立足山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大扶贫、大数据和大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全域山地旅游业,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绿色发展新路。

特色发展 创新模式

  发展山地旅游,黔西南走在了前面,如何创新并做出特色,是黔西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贵州是‘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黔西南州应该率先建成‘山地公园州’,要做好一个整体的新品牌和新形象塑造。”颠峰智业首席专家刘锋对黔西南山地旅游发展很有信心,他提出黔西南应尽早组建起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成立更加夯实的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山地旅游发展基金,建设山地旅游培训学校,健全旅游公共体系,发展智慧旅游。

  “有这么好的资源,就要根据特点来做户外运动,第一是发现资源,第二是发现产品,第三是发现市场。”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户外运动部主任张志坚看来,要根据资源来设计、规划和摸底,根据这些资源来发现产品,哪些地方可以做漂流、哪些地方可以做钓鱼、哪些地方可以做滑翔伞、徒步等等。但光有资源不能卖出价钱,所以产品的制造、设计并走向市场也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黔西南州打造全域山地旅游标杆的目标,创建国际山地旅游示范区的定位,切中与会专家的兴奋点。

目前国内的山地旅游还未形成有效示范。”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说,希望黔西南抓住创建国际山地旅游示范区的机遇,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带动创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山地旅游发展的生活方式、开发模式、富民方式以及山地旅游产业链共建、山地全域旅游发展方式等。

旅游扶贫 同步小康

  黔西南州旅游资源丰富、组合良好。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峡谷、双乳峰、二十四道拐……一个个景点景区在州委常委罗春红的重点推介下引人入胜,“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峰在水中、人在画中”,绝美的锥状喀斯特与田园风光景观相结合,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让人印象深刻。

  如何让这些禀赋优厚的山地旅游资源真正变成当地群众的摇钱树,与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旅游是一个消费产业,是一个休闲产业,但当它跟扶贫结合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阳光事业,变成了一个高尚事业。”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认为,黔西南正在做的全域性山地旅游与旅游扶贫开发很有意义。在景区的贫困村,可以资产入股;不在景区的贫困村,可以给景区商店提供特色产品,这些都能让贫困群众依托景区脱贫致富。“走出一条具有黔西南特色、贵州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的山地旅游发展新模式、新路子。

  贵州是山的王国,且60%以上是喀斯特山地。“贵州因山而贫、因山而穷,但更因山而自信、因山而发展,”省旅游局局长李三旗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以全球专业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对黔西南发展山地旅游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黔西南走新路提供了智力支持,黔西南州将举好山地旅游这杆旗,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道路。

  “我们要向深山进军,把体制创新和大数据运用作为山地旅游的基本引擎,把盆景变风景,通过做好规划,理清思路,落实资金项目,在走新路中为脱贫攻坚提供支撑。”李三旗说。

  记者了解到,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山地旅游与旅游扶贫”研讨会系列活动接下来还将持续召开,并成立国际山地旅游研究中心,找准黔西南发展山地旅游的定位、抓手和办法,把山地旅游和脱贫攻坚相融合,擦亮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做好对全国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的山地旅游促进脱贫攻坚的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