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日游”缘何变成“看房团”?

08.10.2014  15:27

原标题:“免费一日游”缘何变成“看房团”?

扫描餐厅二维码可以免费喝饮料,却被接踵而来的广告信息困扰;参加假期免费河北一日游,却发现实际是看房团……很多商家黄金周祭出免费促销的“法宝”,不少市民体验后发现,其中一些所谓的“免费午餐”并不容易吃。(《北京晨报》 10月7日)

时逢国庆黄金周,商家推出的一些免费促销活动,让不少人深受其害,不少商家也许会讲,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这种免费促销,已经突破了“愿打愿挨”的双方共识。从道德层面讲有违诚信之道,从培育长期市场而言,也有违市场规律。其实,症结仍然难逃一个“”字。商家为利字小设陷阱,不谙其中之道的消费者难免会“被消费”。

对于商家而言,谋利是其本性。为了赢利,商家促销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一旦做过了头,就失信于消费者,有做一锤子买卖之嫌。

其实,作为消费者,首先不应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把免费放在最前,而把“消费”行为放在后头,待消费者已有“消费”之实,只能选择消费多少、无路可退的时候,只能 “被迫消费”。 其次,消费者应该提高自身过滤市场信息的能力。对于免费的信息,要一看二听三问责。一是看到免费营销活动时,要认真分析其可信度。二是要多向其他消费者打听这种活动的可信度。三是对于自己的权益被侵害的,要敢于拿起维权的武器,让商家们知道消费者并不是好惹的。无论是免费摄影体验券还是扫微信获赠饮料,背后都有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现实映照。更有甚者存在欺诈的行为。免费河北一日游变成看房团,就是商家欺骗消费者的一个真实的例子。

对于商家而言,“免费午餐”虽然一时将消费者“意外”消费,但对于商家并不是长久利好。早有“会买不如会卖”,但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商家可以薄利多销,但绝对不能打着“薄利”的幌子,行“唯利”之实。

在免费上做好文章的,也有先例。早先被媒体盛赞的岳阳楼景区,为能够背诵《岳阳楼记》的游客免费游景区。西湖景区免费游览,等等。今年,国庆期间,北京全市公园免费,无疑给游客提供了一些可供游览的好去处。这些免费虽然也是免费,在免费过后,也带动了游客在购买商品、饮食及其他相关产业消费,但并不是预先设置的陷阱,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利好。对于商家而言,也是一种营销之道。(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