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只是开始 中国别忘了金融建设

05.12.2015  15:36

               

  美东时间11月30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执行董事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 摄

   美国 侨报3日社论,原题:人民币“入篮”只是开始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1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 中国 在为人民币“入篮”欣喜之余,也应从美国的经历中看到自己应走的道路,那就是排除“入篮”带来的风险,并利用这一契机,加强自身金融能力建设,让“入篮”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的成熟和发展。

  人民币“入篮”使中国各界都欢欣鼓舞,一方面,“入篮”将加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随着各国人民币资产储备的增加,人民币将获得更加强势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入篮”的推动下,中国自身的金融改革也将获得更大的助力。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也开始尝试提升自身国际经济地位,人民币纳入SDR可以被视为中国这一系列努力的最主要的成果。中国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入篮”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个国家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都要经历一个漫长历程。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总量已高居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经济储备造成巨大消耗,美国则通过向欧洲发放战争贷款而逐步从欧洲各国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一战结束后,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更重要的是,作为当时世界金融霸主的 英国 也已成为了美国的债务国。

  从实力对比看,美国已经具备了取代英国金融地位的能力,美国也为建立自身经济霸权进行了诸多尝试,可这些措施均未能达成预期效果,最终在“大萧条”的打击之下,美国这一轮尝试彻底宣告失败。

  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世界经济体系就是美国总结自己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年经济外交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建立的。比如,美国曾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和最大债权国地位,试图建立一个美国贷款给欧洲、再由欧洲将利润返还美国的循环,在这一循环中美国承担着贷款发放者和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就让美国控制了欧洲的经济运转。

  “大萧条”爆发后,美国的对欧贷款中断,欧洲经济因此陷入困境,返还美国的资本也中断了,由于美国将整个欧洲系在了自身经济链条之上,这就造成了“火烧连营”的后果,欧洲国家一个接一个破产,而美国也继欧洲各国之后成为了最后倒下也是摔得最惨的那块“多米诺骨牌”。

  二战后,美国汲取这个教训,不再自己承担最终贷款人角色,而是建立了一个国际组织为世界各国提供额外货币储备,这个组织就是IMF。

  美国昔日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虽然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但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能力和经验还相当欠缺,当时主导美国经济外交事务的是商务部,而商务部是在一战后才成立的,当时的部长赫伯特•胡佛(后出任美国总统,任内发生“大萧条”)并没有太多政府工作和外交经验,而当时的华尔街也没有取代伦敦地位的能力,国际金融事务仍旧大都在伦敦处理。二是美国操之过急,想要一举控制欧洲,加之对自身经济发展抱有过高信心,这才在金融危机打击之下一蹶不振。

  中国在为人民币“入篮”欣喜之余,也应从美国的经历中看到自己应走的道路,那就是排除“入篮”带来的风险,并利用这一契机,加强自身金融能力建设,让“入篮”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的成熟和发展。

  中国须加速金融改革,完善国内金融体系,以使人民币尽快适应作为国际货币在世界各国流通、使用的需要。为了与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匹配,中国还要培养更多的国际金融人才来满足参与世界经济事务的需求,并建设自己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利用人民币“入篮”的良机,中国应提升香港、上海等城市的金融地位,这不但能加强中国在世纪经济格局中的分量,也可以弥补亚洲经济缺少世界级金融中心的短板,带动整个亚太地区经济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