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省农信系统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

11.12.2016  02:03

    本报记者 罗石香

    贵州农信社是我省农村金融“主力军”。近年来,以提升金融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升服务水平为路径,贵州农信系统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全力推动普惠金融通达城乡。

    普惠金融 助力扶贫

    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是一个人口不足万人的农业乡,地处偏僻,发展滞后。去年底,贵阳市花溪农商行马铃分行开业,马铃乡告别了只有集日营业的“临时服务点”,有了正式的金融服务机构。

    虽然马铃分行营业一年多来,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行长黄锐依然保持着乐观:“随着马铃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业的发展,分行的业绩会迅速增长。

    贵州农信社的84家县级法人机构、2297个网点中,有不少偏远网点同马铃分行一样,一直“亏本”为当地百姓提供金融服务。

    “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就是隐形的扶贫。”贵州农信社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介绍,全力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各级农信社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农村金融信用社工程”为载体和抓手,在农村信用体系中增添“特惠级”,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降低金融门槛和金融成本,提升金融扶贫精准度和有效性,以上百亿元的“特惠贷”资金为基础,坚持着“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悉,目前全省已有730余万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213亿元。通过无偿代理兑付中央和省级粮补、林补以及农资综合补贴,信用社账户覆盖全省农户。

     金融服务 送到家门

    遍及全省行政村的1.94万个“村村通”服务点,让农户在家门口享受到小额存取、转账、查询、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此一项,全省农信系统累计投入上亿元,每年为老百姓节约金融成本以亿元计。

    随着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完善,更多农户学会了使用银行卡、新型支付工具,全省信合卡发放量已经超过千万张,乡镇、较大的行政村基本布放了ATM机。通过积极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网络支付结算工具,目前,全省农信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宝绑卡用户分别超过100万、145万和90万户,电子业务取代率大幅提升。

    为提高农户金融素养,各地农信社深入村组开办“金融夜校”,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政策,提高金融风险识别能力。两年时间,累计举办“金融夜校”8万余场,参与人次超过300万。

    贵定农信社在“村村通”基础上,开发出“金融服务流动平台”,配备多功能终端机、打印机、复印机、保险箱“四大件”的专车,奔跑在村庄、学校、田间地头,为百姓办理贷款、取款业务和宣传金融知识,如同“行走的银行”。

    镇宁联社开通微信公众号,通过开展系列互动活动,吸引农户“注册绑定”,随时查看自己的授信额度、贷款余额、诚信度等。微信平台开通半年,“吸粉”数千人。

    拓展领域 创新业务

    今年,水城米箩镇倮仫村李朝达悉心管护的8亩多猕猴桃,净利润超过10万元。

    “水城红心猕猴桃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全靠农信社资金支持。”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辉介绍,目前猕猴桃产业已覆盖3万余农户12万余人,种植面积近10万亩。为支持这一富民产业发展,水城农信社为产业链上的种植、储藏、加工企业(农户)累计发放贷款近3亿元。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推进业务创新。为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修文信用社量身定制了“猕猴桃团结基金”贷款,向猕猴桃种植户、储藏和加工企业授信2亿元。

    依托农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赤水信用联社加大林树抵押贷款发放进度,不仅办理速度快,利率还下降了0.5个百分点,目前已发放专项贷款近1.3亿元。

    3年前落户林业大县册亨的奇松林业发展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启动生产。面对公司提出的8000万元组团贷款,省联社黔西南州审计中心与政府部门、企业多次协商,组团向奇松公司追加贷款5000万元,公司起死回生,不仅解决了木材销路,还将带动上千人就业。

    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贵州农信系统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省联社主任蔡湘表示,联社科技部门正加紧“黔农云”平台研发,争取早日实现“线上注册、线下签约、线上放贷”的信贷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降低金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