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猛:创新公诉工作机制 提高公诉案件质量

23.10.2015  14:01

  近年来,贵州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曹建明检察长关于严防冤假错案发生的指示精神及高检院《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办案质量。省院党组多次听取公诉工作汇报,重点解决树立正确公诉工作理念、公诉人员配置、出庭补贴等问题。全省公诉案件质量全面提高,特别是死刑案件质量稳步提升,诉讼监督能力明显增强,守住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公诉底线。2014年提起公诉的生效判决案件,全部为有罪判决,5年来首次实现当年起诉案件“零无罪”;位列纠正遗漏同案犯数、抗诉及法院采纳抗诉意见数三项数据同比全部上升的五个省份之一。 

  一、适应形势,建立质量为本的办案指引机制 

  顺应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维稳的实质是维权、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等司法工作新形势,引导全省公诉人员形成质效、维权、公正“三位一体”的公诉新思路,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一是树立质量为本的公诉观。根据高检院的部署和要求,省院袁本朴检察长强调加强新形势下公诉工作的研究,努力提高公诉案件质量,坚决守住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全省各级院党组和检察长高度重视公诉办案质量,强调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是现阶段提高公诉案件质量的重要体现,主动研究解决公诉工作突出问题,为防止冤假错案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贯彻疑罪从无确保客观公正。召开全省检察机关纠防无罪案件座谈会,对近年发生的无罪案件逐一剖析,总结教训。出台《贵州省检察机关公诉工作贯彻落实疑罪从无原则的指导意见》,对“疑罪”案件范围、论证认定程序及处理方式作出具体规定。高检院《检察工作情况》专门予以转发。三是以维权实效推动质量提升。召开全省侦监公诉工作维护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座谈会,传输维稳重在维权,维权方能公正司法的理念。出台《关于在侦监公诉工作中开展维护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指导意见》,详细列举刑事被害人在公诉环节享有的8大类48项具体权利,对刑事被害人不服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等决定以及久侦不结、久审不判等情形的处理提出明确要求。2014年以来,公诉部门通过会见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属,听取吸纳意见,做到兼听则明,提升办案质量。 

   二、抓住关键,建立命案为主线的证据把关机制 

  树立办案就是办证据的观念,以审查、甄别证据证明力作为确保命案质量的关键,推动公诉案件质量整体提升。一是建立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审查机制。通过核对检材、对比数据、调看图谱等方式严审DNA鉴定,认定事实从“先入为主”向“客观为重”转变。2014年在二审办案中发现并监督纠正15起用以确定尸源或锁定犯罪嫌疑人且经过一审庭审质证的DNA鉴定错误,严把了案件证据关,高检院在《检察要情》上印发《贵州省检察院切实加强DNA鉴定意见等客观性证据审查工作确保死刑案件质量》,对该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建立重大案件证据把关机制。优化公诉办案流程,明确审查重点、讨论审批、庭前准备等事项,做到步步有规范,事事有标准。在办理命案中,采取程序违法先行审查、两人交叉阅卷、实地核实关键证据、专门听取辩护人意见、疑罪分歧省院内审、技术咨询辅助办案等措施来实现案件证据把关。三是建立非法证据排除机制。树立“提起公诉指控犯罪是成绩,但依职权及时排除非法证据避免冤假错案才是主要成绩”的公诉政绩观,制定《关于审查起诉排除非法证据指导意见》,推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积极调研全省侦查机关讯问录音录像工作,牵头起草并与省直政法机关共同会签《贵州省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工作规则》,促进侦查讯问规范化。四是建立二审证据补充查证机制。推动省公检法司联合出台《贵州省死刑第二审案件补充查证工作办法》,明确补查主体、补查时限、督促责任等,确保补查质量和时效。 

   三、捕诉合力,建立关口前移的主动介入机制 

  强调确保质量需要更加主动,积极推动捕诉合力,实现案件质量源头把关,有效发挥公诉证罪功能前移的作用。一是推行双向联动介入提高证罪水平。把审查逮捕质量作为公诉质量的保证,集捕诉合力于办案之中。出台《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捕诉合力的指导意见》,实行县、市、省三级院侦监公诉部门分别在案发时、首次讯问时、报捕时三个节点提前介入,实现上下联动,提高介入质量,预防非法取证。积极推动开展疑难案件捕诉会诊、命案由地市级公安机关审查后报捕等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公诉证罪水平,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二是实行专人介入破解重大案件证据难题。明确侦监公诉业务骨干负责命案等重大案件的提前介入工作,赴当地做好指导协调、引导取证、定性论证、督促办理。2014年提前介入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凯里“1.13”爆炸案、贵阳“2.27”公交车纵火案等重大案件124件,顺利解决关键物证提取、重要证据DNA鉴定等难题,有效促进侦查质量提高。三是加强请示协调促进上下合力。在重大案件提前介入过程中,将侦破难题、证据收集、罪名认定、民情舆情等方面问题及时向上级院公诉部门报告,共同研究制定关键事实和证据的补查意见,引导督促公安机关侦查取证。通过侦监公诉合力介入,兼顾证明犯罪和人权保障双重职能,逐步形成重大案件批捕前听取公诉部门意见的质量把关机制,实现案件捕诉质量的无缝衔接。 

   四、同担共赢,建立诉侦审联动的配合制约机制 

  按照“配合不缺位,制约不越位”的要求,推动诉侦审三方共同论证,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打下基础。一是密切诉侦协作保证指控质量。与省公安厅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刑事案件质量的意见》,实行命案侦捕诉会商、疑案沟通论证、重大案件地市级把关、共同出勘现场、技侦材料转换等诉侦协作十条具体措施,引导侦查工作从“说明事实”向“证明事实”转变,有效提高侦查质量。全省各级检察院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点的诉侦协作制度,保证了指控犯罪质量。二是推动疑罪论证防止错案发生。主导成立由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法学教授组成的刑事疑难罪名研究组,并完善与之衔接的疑罪案件专家征询制度。与省法院加强对拟判处无罪案件的论证,交换对证据采信、非法证据排除和法律适用等方面认识,尽最大努力避免错诉错判,2014年以来推动或认可法院对曾四次发回重审、羁押近十年的项廷武故意杀人、抢劫案等11起往年公诉积案作出生效无罪判决。三是加强沟通联络统一办案尺度。联合出台《贵州省省直政法部门案件质量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省公检法司刑事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工作制度。与省法院建立职务犯罪指定管辖协商机制和职务犯罪信息沟通机制,共同解决取证不规范、管辖不明确、沟通不顺畅等制约案件质量的突出问题。四是强化监督制约促进司法规范。对因证据质量或重大程序违法建议发回重审的案件,实行一案一通报,最大程度防错纠错。2014年书面纠正侦查违法1141(件)次,纠正审判违法392(件)次,纠正率分别达91%和99%。对命案现勘不规范、毒品案件违法管辖、监管场所死刑犯违规提押、不依法质证宣判等突出问题分别向省公安厅、省法院通报,均引起对方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相继通过专门会议或批示,形成整改措施推动问题解决。 

   五、强基固本,建立点线面结合的业务指导机制 

  强调业务指导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针对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本本出发。围绕全省公诉“一盘棋”的目标,打造地域指导为主,职能指导为辅的业务指导机制。一是立足办案调整公诉职能。按照片区管理,专项指导,质量管控,人员优化的思路,调整省院公诉部门职能,突出公诉一体化的办案指导优势,变文来文往的指令式指导为亲历亲为的参与式指导,上下合力初步显现,办案质效明显提升。二是条块结合提升指导实效。省院公诉部门建立处室包片,干部包县,处长督办的指导模式,实现一对一、面对面的亲历指导,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应对处置。三是以点带面强化重点指导。对重大疑难案件特别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较大争议经济犯罪案件,成立专案指导组开展指导,推动多方参与,法理论证,妥善解决。推动检察长亲自出庭,充分发挥对指控疑难复杂案件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制定《贵州省检察院关于办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非法经营、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经济犯罪案件有关要求的通知》,从政策理解、刑民界分、法律适用等方面依法指导处理。四是质量评查带动综合指导。对近两年全省撤回起诉、生效无罪判决及存疑不起诉案件逐案评查,对照查找出执法理念、审查质量、执法能力等方面不足,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实现动态分析预警,提升综合指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