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5天1000多公里行程—— 汉江水正式抵京缓解“水危机”

28.12.2014  03:12

据新华社电 27日上午,在北京团城湖明渠,随着闸门徐徐开启,来自南方长江流域的清亮江水倾泻而出,沿一段长885米的明渠,奔腾涌向颐和园团城湖。

历经15天、1000多公里行程,汉江水从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北上,抵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端北京,并将通过自来水管网进入首都的千家万户。

北京市当天举行通水仪式,迎接这一期盼已久的历史性时刻。这一天恰是中国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12周年。

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介绍,江水进京后,一期工程年均将为北京送水10.5亿立方米,供给15个区县,供水范围将达6000平方公里,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可增加50多立方米。

北京作为首都和终端受水区,是这项调水工程最重要的保障对象。近10年来,北京以年均21亿方的水资源量,维持着36亿方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资源仅100方左右——是全国人均的1/20,世界的1/80。

同时,北京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人口仅400万,如今已增至2100多万,仅居民用水就增长了9倍。

为弥补巨大的供水缺口,这座特大城市多年来被迫严重超采地下水。水务部门资料显示,与1998年相比,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了12.8米,地下水储量超采65亿立方米,每年地下水下降近一米。

因为严重缺水,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已面临很大的危机,必须靠外援来支撑,而调水是唯一的选择,也是许多国家解决人口密集地区缺水需求的有效措施。”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说。

北京目前已制定用水计划,2014年底至2015年10月,计划调水8.18亿方,在通水首年即达到分配水量的77%,充分发挥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