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六一”:给孩子“减负”也许是最好的礼物!

02.06.2016  02:38

    新华社贵阳5月3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骆飞)“六一”将至,什么是孩子最渴望的儿童节礼物?一个智能玩具?游乐园一日游?这对很多孩子来说都太奢侈。

    当前,除了上学,很多孩子的业余生活都在培训班里度过,“跑班”成为奇特的教育现象,奥数、英语等名校“敲门砖”被视为学生“标配”,小书包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关爱下越背越沉。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给孩子“减负”,也许是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甜蜜的负担”:培训班火热赛过游乐园

    “六一”来临,面对小升初的儿子,家长马丽丽有些纠结和焦虑,小学最后一个儿童节,去游乐园是孩子最期待的礼物,但为了读名校或重点班,她认为跟班培训似乎更是孩子的当务之急,为此,儿子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被占用。

    与家长矛盾心态相对应的则是火热的教育培训市场,如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遍布城市角落,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影响下的一道“独特风景”,更成为不少孩子童年时光里的“甜蜜的负担”。

    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在贵阳市走访发现,各类培训机构里到处都是孩子的身影,场面火热赛过游乐园。

    在贵阳市一商业步行街旁,有一栋十层楼的大厦,从地面到外墙,贴满了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宣传资料,“小升初”等字眼格外显眼。

    周末正午时分,记者进入楼内逐层攀爬,可谓风景各异,低矮拥挤的楼层里或琴声悠扬或书声琅琅。在一国学培训班,老师正在对几个小学生讲解古文,《史记》的内容让明明(化名)有些费解,他不得不随声附和,眼睛却盯着手里的乒乓球拍;一旁的瑞瑞(化名)则不时打着盹。

    在一家奥数培训机构,记者看到课表上排满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各种奥数课程,周末几乎全天开课,10多个教室里人头攒动。负责人介绍,他们有7个培训基地,招了5000多名学生,最小的刚5岁,读幼儿园大班。

    “参加培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想读好的私立学校或公办学校重点班。”她说,“也有家长单纯是为了孩子拿奖,但孩子基础并不好。

    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少孩子表示花钱上培训班是父母对的自己好意,但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很多培训都是爸妈安排的,我不太喜欢。”明明说,培训灌了不少知识,但学习压力和负担却越来越重。

     怕输的焦虑”:基础培训陷入功利跟风

    长期以来,课外培训是一把“双刃剑”,对孩子成长的利弊一直备受争议。诚然,对强化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有其积极作用,但因家长“怕输在起跑线上”,逐渐陷入功利跟风当中,教育本质被扭曲,培训正成为孩子们生活的负担。

    “当前英语、奥数拿奖的孩子很多,但能实际应用于日常交流或解决困难的则较少。”从事多年奥赛辅导的贵州省教科院兼职教研员何雪松说,盯着分数或拿奖等功利性很强的培训目的让不少家长盲目跟风,主导着孩子的学习意愿。

    据了解,贵阳市2016年中考毕业生约49700人,尽管教育均衡化发展深入推进,但仍有10%的家长有择校需求,尤其对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趋之若鹜,而各类培训亦随之增长。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需求缺乏关注和了解,受‘成功学’影响为孩子订制培训项目,‘填鸭式’‘鹦鹉学舌’等现象很常见。”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少年部部长张娜说,因怕输或攀比心理,孩子培训什么、成绩好坏甚至成为某些家长的炫耀资本或心理安慰剂。

     “理性的减负”:“兴趣为王”给孩子自主权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认为,教育考评体系不完善,分数主导选拔或评价学生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改善,但家长也可以积极作为。孩子成长和教育都有规律可循,最好的教育应以孩子兴趣为导向,注重均衡发展,“在教育培训方面,最稳定的学习动机是认知,但最可怕的学习动机则是竞争。

    张娜建议,孩子的成长分年龄和阶段,应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自主权,“家长只是孩子生活的辅助,而不是强势入驻或主导,应给孩子更多空间释放天性”。

    “培训的目的不只是分数,更在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磨砺意志和提高动手能力。”何雪松说,不是所有培训都是负担,需要理性看待,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忽略问题,需要摈弃功利跟风心态,完善评价体系,规范培训市场,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