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大扶贫浓墨重彩绘新篇

05.01.2016  11:54

大扶贫:浓墨重彩绘新篇

——六枝特区扶贫攻坚纪实

2015年,六枝特区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3.9万户11.96万人。截至今年年底,六枝农民人均纯收入7275元,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7.5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76%。

农业园区:致富新龙头

启动实施“5个100工程”以来,六枝特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成雏形、三年见效益、五年成规模’的要求,本着“选准一个项目、打造一个产业、创建一个龙头、塑造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原则,全力推进园区建设,一大批集生产、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布六枝大地,各大园区初具规模,区域优势正逐渐凸现。

截至今年年底,重点农业园区共引进入园企业69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6个,引资到位53.1726亿元;共完成投资22.9738亿元,建成种植业基地39.61万亩,存栏畜12.83万头、禽287.07万羽、水产256.5万尾;实现销售收入20.9392亿元。

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2011年以来,六枝以全面小康为统揽,实施精准扶贫,全力总攻贫困,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抓产业结构调整;立足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立足农民、抓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规划实施了核桃、茶叶、猕猴桃、中药材、魔芋、草地畜禽等一批现代山地特色农业。

2013年,六枝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亿元;其中扶贫发展资金2.3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5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0万元。全区整合各类资金106亿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为贫困山区注入和发展动力,补缺了建成小康“短板”。

全区共有11个乡镇2个社区56个行政村34个经营主体参与扶贫产业发展,涉及扶贫资金1310多万元,带动贫困农户4532户,通过入股、分红、工资、土地租金等方式,把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紧密结合,进一步筑牢贫困群众的增收基础和推动“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切实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收入多元化、可持续,为全面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全区区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已达15家,固定就业人员375人,其中贫困人口108人,直接带动30000农民增收致富,其中贫困农户5094人。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845.2万元,新增特色农业核桃22万亩、猕猴桃0.85万亩、中药材4.05万亩、魔芋3万亩、茶叶1.2万亩,新增生态养殖羊13944只、鸡105万羽、牛2160头;建成郎岱、大用、北部库区3个省级重点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以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加快推进核桃、猕猴桃、中药材、生态养殖等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驻村干部:一心为民

2013年以来,六枝始终坚持把“同步小康驻村”作为推进精准扶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来深化和拓展。

驻村队员覆盖全区所有贫困村,很多驻村干部坚守在农村一线,扛起锄头、拿上镰刀与老百姓一起在田间地头干活,进村入户倾听民声,制订发展计划,出谋划策引进项目……带着村民脱贫致富。

驻村队员们走遍六枝的乡村大地,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老百姓说,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干部越来越多,我们的小康生活就越来越近。

服务群众、推动发展,驻村干部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铺就强村富民的“小康路”,奏响同心共进的“和谐曲”。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干部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残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是六枝特区驻村干部的牵挂。深入基层,重点访问,他们永远是驻村干部们走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对象,为他们解困难、办实事,也是驻村干部们一直在做的事。

夜郎大地展新颜,浓墨重彩绘新篇。一系列精准措施催生出显著成效,六枝的贫困人口比重在一年年下降,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年年在提高。(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