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准实施

20.08.2015  12:19

    六盘水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步伐正在加快。日前,笔者从六盘水市规划局获悉,贵州省政府于近日下发批复,批准六盘水市实施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根据贵州省政府下发的批复,原则同意六盘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城镇发展目标、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城镇空间结构布局、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

    并提出,实施该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培养六枝特区副中心城市和盘县区域节点城市,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增强各级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主要交通沿线小城镇。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要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

    批复原则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年限、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六盘水市市域城镇化水平达52%,城镇人口160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0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达100平方公里;到2030年,六盘水市市域城镇化水平达65%,城镇人口220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2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达120平方公里。六盘水市城市规划区包括钟山区全部行政辖区和水城县的老鹰山街道、尖山街道、双水街道、董地街道、玉舍镇等地区,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规划实施过程中,将按照“东进、北拓、西扩”城市空间拓展策略和“一主两副三城区、峰丛湿地绿相融”的多极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依托钟山片区主中心和落飞嘎、塔山副中心,建设发展主城区、西部新城和东部新城,通过交通走廊串联,共同构成多极核、组群式、网络化的城市空间。逐步建成国家战略能源基地、中国凉都、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贵州西部中心城市。(刘影 吴迪 毛可)

     相关链接:

    《六盘水市志·城乡规划志》上数据显示,六盘水从1978年建市至今,近37年时间,先后历经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83年,第一轮总规修编,中心城区规划范围60.2平方公里;1997年,第二轮总规修编,中心区城区规划范围127.7平方公里;2007年,第三轮总规修编,中心城区规划范围293平方公里;2012年,第四轮总规修编启动,至2015年8月获省政府批准实施,中心城区规划范围703平方公里,与第一轮相比,增长了十余倍。

    据六盘水市有关专家说,这样的频率和速度,已达到国内一线城市发展水平,在贵州应属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