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筑牢村级组织 破“空壳村”难题

02.12.2015  13:40

过去村民反映想搞基础设施,村里想做但没钱不敢表态,现在逐渐有了集体经济,老人过世、慰问贫困户都有经费,给村民办实事方便了。”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八德乡大理村支书蒋大才说。

  关岭县产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2013年以前,全县138个村几乎全是“空壳村”,个别村子只有集体土地的征拨款,无集体经济实体。

  为彻底扭转“空壳村”难题,关岭县通过“能人治村”抓经济,让村务工作规范化、服务化,经过近两年努力,关岭有集体经济或有项目落地的村约有40个,空壳村正在逐渐“破壳”。

  蒋大才是被乡里“”回来当支书的。过去10余年他一直在遵义市搞大棚蔬菜种植,2013年回乡后,他租了150亩土地继续种植蔬菜,还用大棚帮助村民育苗、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联系供销商等。

  一年多下来,全村蔬菜种植发展到一千多亩。今年又利用整村推进项目,发展莲藕种植,修建观光道打造乡村旅游,美了乡村、富了群众、集体经济也逐渐充实。

  记者在关岭县采访了解到,全县138个村的支书、主任,能人大户占了一半。今年在全县评选的738名致富带头人中,政府不仅在资金融资、项目申报和技术保障上帮扶其壮大产业规模,还采取“结对帮”精准扶贫方式,让这些致富带头人帮扶4000余户群众、贫困户,切实解决发展中缺思路、缺资金、缺技术等困难。

  关岭县组织部部长韦锋说,在这些致富带头人中,关岭县发展培养党员、后备干部140余人,不仅提升了农村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更为选优配强村干部注入了“源头活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方面,“能人治村”抓经济有效激活了农村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村级组织服务老百姓逐渐规范化、服务化,号召力、向心力也在不断增强。

  2013年以来,关岭投入6000多万元对全县138个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按照“十有”标准规范建设活动广场、便民利民服务大厅、群众工作室、农家书屋、食堂、宿舍、澡堂等,村干部实行坐班、值班制,群众办事能够随时找到人、办成事,驻村干部吃住在村也成为现实。

  “村里有了正规的办公场所,各项管理要求规范,群众来了感觉不一样,村干部处理问题的态度也不一样。过去‘公章揣荷包、放家里’等现象被有效杜绝。”韦锋说。

  蒋大才感慨,过去开群众会怎么都喊不拢人,现在要求群众事情限时办结,群众对村委满意了,村里的事群众也积极响应。他说,今年乡党委搞河道维护,村里通知下去,160多名群众自带着工具就来了,2公里的河道维护工作一天就搞完了。

  韦锋说,在关岭县农村,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在各村正得到逐步实现,村级组织基础打牢了,“空壳村”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李黔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