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帮扶关爱凯里市大风洞乡留守困境儿童记事

27.11.2015  12:17

爱心接力”点亮希望之灯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帮扶关爱凯里市大风洞乡 留守困境儿童记事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7日电 2015年10月8日,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天清晨,朝霞满天,凯里市大风洞乡正钰中学门口,四面八方走来的孩子们不断涌向校园。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提着被褥,脸上带着不一样的成熟。

    她叫罗照丽,今年13岁,来自凯里市大风洞乡都辉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孩。父亲远赴他乡打工,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她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多病,一直行动不便,父亲微薄的收入大多付了医药费。母亲耐不住贫困,还在她襁褓时就离家出走,音信杳无。

    今年放暑假,她只身一人远行深圳,希望假期打工挣点钱,能帮助家人。开学后,本该升入初二年级的她一直没有返校。老师们很着急,正在筛查全乡留守儿童的贵州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也很着急。大家找到爷爷奶奶,与小照丽通电话,劝她不能放弃学业,但她一直有些犹豫。

    多次劝说未果,驻村工作队找到从大风洞乡考入贵州师范大学的黎建岑同学,请她帮助工作队一起做罗照丽和她奶奶的思想工作。黎建岑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在她初中时父亲去世,她一边帮母亲干活,一边努力完成学业。今年在省政府办公厅干部职工资助下,顺利成为一名大学生,也担任了驻村工作队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爱心接力使者”。

    黎建岑告诉小照丽,自己读初中时看到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太辛苦,也想过退学打工。但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更好的帮助家人。黎建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拉近与罗照丽的距离。多次通话,终于让这个小妹妹下定决心重返校园。

    小照丽的故事,是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一个缩影。

    “把爱心变成多米诺骨牌

    大风洞乡是凯里市离中心城区较远的一个农业乡。近年来,在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全力帮扶下,大风洞乡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增加到8100元,但是由于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等多方面原因,大风洞乡仍有留守儿童585人,其中120多个属于特困留守儿童,需要重点关注。

    几年来,为帮助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省政府办公厅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今年7月开始,分三个批次,针对不同贫困程度,对全乡考入大学的近20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为了让捐资助学活动发挥更大综合效益,驻村工作队决定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号召受到资助的大学生担任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爱心接力使者”,结对帮扶本村或邻村一名留守儿童。

    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先进说:“得到资助的这些大学生,曾经有过类似生活经历,更能理解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学习和成长的不易,他们考入大学获得阶段性成功后,正好可以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一起分享成长经验和求学心得,鼓励并辅导弟弟妹妹们努力学习、完成学业,将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