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夯基础 促扶贫惠群众

15.04.2016  09:01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各项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事业。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目标,坚定不移落实主基调和主战略,按照“一工二农三城建、提速增效守底线”的总思路,针对新时期水利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抢机遇,争朝夕。把水利项目集中连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突出加强边远缺水地区的水利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水利扶贫长效机制化,为推动扶贫开发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普定县基本情况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辖6镇5乡,162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县有耕地60.1304万亩,农田17.2874万亩,旱地42.84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4平方公里。普定县地势为南、北部高,中间低,由南部和北部向中部三岔河河谷倾斜,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境内熔岩地貌广泛发育,演变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石漠化严重,工程性缺水突出。

二、水利扶贫成效

      (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为脱贫增收做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县完成水利投资7.06亿元,共治理病险水库16座;规划实施骨干水源工程项目3个;新修灌溉渠道44km;新建“五小”工程700处;新增水电装机0.04万千瓦;新打机井43口;综合治理河道22.24km;新增有效浇灌面积3.5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保护6000亩农田及3万人安全;解决了13.16万人农村人口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有效抵御了旱涝灾害,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0.4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6.65亿元,增加16.17亿元;粮食产量从2011年的8.69万吨增加到10.81万吨,增产2.12万吨。         

      (二)实施水利生态治理兴产业助群众走富裕路。在实施坡耕地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中,按照工程实施与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乡镇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项目建设与生态修复治理结合起来,与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我县坡耕项目共投入8702万元,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5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条28.4平方公里。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同时,打造了城关镇梭筛村万亩桃园林、化处镇朵贝万亩茶园,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周边3000余村民致富,使两个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6827元上升到2015年的14321元,增长7494元。

      (三)实施水利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助群众拔穷根。按照产业结调整到哪里,水利基础设施就服务到哪里的原则,实施好水利项目,确保产业发展用水。在所有的产业基地内针对性地实施小水池、小水窖、喷灌设施、滴灌、管灌、微润灌等水利项目,利用辐射效应引导周边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努力,我县经果林、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得到快速发展,打造了沙湾现代农业园、普定循环农业园、思源农业园等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全县新增种植葡萄7000余亩,新增茶园50000亩,新增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25元,较2011年的4088元(纯收入)增加2737元,有效减少贫困人口2.2万人。

      (四)实施水利项目助推旅游产业发展让乡村和库区变景区。在实施水利项目过程中,我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找准水利项目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引入社会资本,在集团帮扶的龙场乡秀水村实施水利工程,打造农旅结合项目,积极开发水利生态旅游。依托青山水库资源,实施水土保持项目,打造4A级百花欢乐大世界旅游点。乡美库靓,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群众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旅游产业的兴起,直接带动秀水村和青山水库周边群众500余人创业,解决当地3000余人就业。

      (五)创新建管养用机制,让水利项目在精准扶贫上长效发力。按照水利“精准扶贫”贯穿水利工程项目建管养用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当年建、来年毁的短板问题,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为精准扶贫长效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推行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改变了以往政府“包揽做主”的模式,水务部门及乡镇做好技术指导,乡镇及理事会跟踪监督监管,公开、透明、高效地推进工程建设,实现了项目投资产生生态——经济——社会多重叠加的良好效益。村民“四自”建设不仅节约建设成本,而且节约建设时间,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建成后由受益农户直接管理使用,工程设施运行和保存良好;二是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群众参与”的“以水养水”建管养用一体化模式。十二五期间,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50个,有效解决建管养用问题。

      (四)大力实施科技兴水,让科技手段在降成本增效益上显“身手”。在水利项目扶贫的大背景下,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进一步加大科技在水利项目扶贫中的运用,着力打造现代水利示范点,让群众充分享受科技水利带来的降成本增效益实惠。在沙湾现代水利示范点,水利信息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后,通过对种植户进行信息采集、远程控制、用产管理、水肥一体化、专家建议等服务,每亩葡萄园每年可节约成本500—900元/年,有效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助力扶贫攻坚工作。

      近年来,我县水利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工程性缺水依然突出、骨干水源工程的抗灾能力弱、城镇供水保障程度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坡耕地比重大。下一步工作中,我县将着力实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努力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辅相成;因地制宜修建“五小工程及高效节水设施、搞灌溉及节水效益;实施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让众多农民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好项目“管家”,让工程项目运行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