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二胎“保证书”只怪孩子任性?

31.01.2015  16:36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31日电(向定杰)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不少已有大宝的年轻夫妻,开始考虑生个二宝,但这二宝真不是你想生就能生的。近日,网友“滴答”在网上晒出自己和老公写的《保证书》,向女儿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大宝,这才得到了大宝的“允许”,可以生二胎。

    如此“美丽的谎言”一出,众多人立马一板子打在家庭教育上,指责父母娇惯、孩子任性,把保证书唤作“欠条”。毕竟在传统大人的印象中,生二孩这事,怎能由小孩说了算?当然现实中许多家长还是会半开玩笑地问小朋友一句:“给你要个弟弟妹妹,好不好?

    前段时间长春8岁孩子不去辅导班、绝食“抗争”;武汉13岁女孩自杀割腕逼父母堕胎等极端事例出现,使得许多人误以为孩子任性是生二胎的主要阻力,而忽视了带孩难、养孩生活和时间成本高等等难题。

    很显然,这种倾向有点避重就轻。一方面,家长能够想到与孩子协商确实是一种进步,这与四川那对不顾“老大们”阻挠、生下11个孩子,信奉存钱不如存人的父母形成鲜明对比。毕竟第一个孩子也是家庭的成员,伴随着新成员的加入,物质分配、感情分配、甚至遗产分配都有变化,他们有权利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

    另一方面,父母公示这“家庭协议”,更多是一时觉得好玩,不能太当真。毕竟生育二胎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优生优育”下得有谨慎的安排。这种甚至不具备契约性质的承诺至少可以安抚孩子目前的情绪、缓解家庭矛盾,待孩子未来长大懂事,会体会到父母的爱护。

    当我们还在习惯性地认为独生子女“小皇帝”、“小公主”,对他们停留在不可理喻、难以沟通的刻板印象时,一则寓言或许可以给我们启示:其实孩子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取决于家长是拿锄头还是拿刻刀。拿锄头的家长心安理得地认为只要提供物质条件供孩子生活、上学读书,就能成才,却忽视了运用生活场景巧妙地让孩子理解认识到爱的复杂与多样。

    当然,不可否认,大宝的意见会影响小宝的诞生,这种由于教育问题衍生出的不可忽视的阻力,大肆渲染、加以指责就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