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巨龙”舞蹁跹

26.09.2014  13:33

农业巨龙”舞蹁跹

——— 煤都六盘水的产业扶贫之路

 

             

 

                8月29日,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在六盘水市会展中心如期举行。历时3天的展销会上,六盘水市81家企业集中展示了红心猕猴桃、茶叶、红豆杉等14大类两百余种绿色生态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吸引1.5万余人前往参观,现场成交额达236.376万元,签订销售协议8773万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个,引资额达34.76亿元。

          这可喜的成绩验证了六盘水从煤都到农业之都的成功转型……

 

身份”之变

            提起六盘水人们脑海中的就会出现一个字——— “”,灰蒙蒙的天空承载着民众的记忆。30多年前,六盘水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成为全国60个资源型城市之一。从建市以来,一直以发展煤炭、能源、钢铁、装备制造业、建材等产业为主,素有“江南煤都”之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六盘水市城乡二元结构日益突出,农村贫困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了该市发展的“瓶颈”。如很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六盘水也将面临资源枯竭的潜在危机,而改善环境,使其平稳渡过资源枯竭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寻找新的产业替代它。

          “中国凉都”的产生正是源于这样观念引领,近年来,六盘水着力抓好农业产业转型,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抓农业转型,重点发展了核桃、猕猴桃、茶叶、中药材等九大农业产业。全面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3155”工程(即3个100万和5个50万工程)。建成红心猕猴桃、茶叶、红花油茶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5万亩,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49个。12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同时,因着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和高原屋脊的地理优势,六盘水市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凉都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建成盘江雅阁、凉都锦江2个五星级酒店,五金商贸城、西南家居博览城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相继建成。去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36亿元,增长34.9%。走出了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旅结合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至此,六盘水农业产业现代化路径逐步形成,大批早年做煤炭等企业转型投资农业,强大的资金后盾及丰富的经商经历为其发展农业提供了多重优势,六盘水农业产业化迎来发展的春天。本土商人颜亨席之前一直在外闯荡,主要从事房产,水泥,钢材加工等行业,去年他回到家乡投入5个亿发展红豆杉,现今已发展了3万亩。颜亨席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转产农业一方面是希望为家乡的亲人做些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回归绿色生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未来的几十年将是农业飞速发展的时期,投资农业选择成功,红豆杉虽然是一种新兴产业,它必将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农业特色产业代替资源型产业,为六盘水换一个身份,据六盘水扶贫局局长王成刚介绍,当下,六盘水正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农业转型升级,通过企业示范带动,努力发展一系列的农业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野生红豆杉之乡”等亮点工程。实现从煤都向农业之都的转变,依靠农业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六盘水市市长周荣在农产品展销会上视察的时候指出:“发展特色农业是六盘水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要围绕‘3155’工程、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目标,把六盘水特色农业在规模上做大、在品牌上做强,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山区,让山区老百姓走上致富路,使之成为最有利的产业扶贫项目。

 

产业”改变

              盘县万亩休闲农业园(又名哒啦仙谷),主要发展有露天优质蔬菜种植、万头生态养猪场、科技广场,该园区注重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品种试验和农业休闲观光。20多个科技示范大棚和科技生态馆内种植了104个外形、色彩、味道都与本地品种不同的水果、瓜菜、花卉品种。该园区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龙头来建设,最终将其定位为集种养殖、加工、科技示范、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建成后预计每年产值将达数十亿元。

              这样的优异的成绩让不少熟知六盘水的群众大为惊叹。曾经的六盘水,工业经济总量赶超全国大部分县市,是百强工业城市,然而,只抓工业忽略农业、旅游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发展,广大农村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成为六盘水的“短板”,生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改善这一境况,该市举起“工业反哺农业”的大旗,每年政府斥资数亿元扶持农业,不少农村面貌得以改善,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现今,六盘水市改“”为“”,用工业化方式发展农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过程中,以建园区、引龙头、带农户、建基地的方式,着力打造“产、加、销”的产业链条。创新的方式使得农业产业化更加突出,引来了当地很多“煤老板”的追捧。

              六枝特区宜枝魔芋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吴淑艳曾经也是一位“煤老板”,她投资种植、加工魔芋,并销售魔芋的系列产品。吴淑艳说:“发展煤矿是很赚钱,但是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啊,现在种魔芋,不但不破坏生态,还能带动更多的老百姓一起发展致富。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它上联市场,下接基地和农户,是发展产业化的‘火车头’。六盘水在打造九大产业扶贫的时候,通过财政支持等方式对龙头企业实施各项优惠政策,用工业的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围绕高效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化。”王成刚说。

            截止目前,六盘水市共有76家市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资产总值达22.98亿元,其中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32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42家。

 

生活”蜕变

              农民处在煤都的环境中,很多人都从事的是“矿工”这个职业,这份职业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不见天日。对于做惯了矿工的农民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都是一种奢望。

              如何让精准识别出的64.8161万贫困人口实现真正地脱贫成为了当下六盘水发展的主攻课题。该市继续将目光瞄准农业产业,在引进企业扶持大会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壮大九大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现今,农民们纷纷加入产业建设中,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大户、带头人。甚至有一些农民自发组建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统一市场的方式,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据了解,六盘水市现已有成为扶贫龙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

              在农产品展销会上,就有一个由农民自愿组建的合作社--六枝特区道地中药材种养殖合作社。该合作社的负责人王井洪对记者说:“这次展会给了我们合作社打响品牌的机会。近年来,我们的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2011年我们还和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签署了《药材委托种植合同》。现在社员们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以前一些社员只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或是去挖煤,辛辛苦苦一年过去,收不到几个钱,像挖煤这种还危险,现在好了,他们可以一边种包谷一边种药材,有些农户还养几只羊,收入是一年更比一年多啊!

              六盘水市水城县猴场乡的村民李俊,原本是她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公司种猕猴桃,后来她看到该公司的猕猴桃产业发展不错、效益也很好。于是,就向公司要了一部分猕猴桃自己种,因为红心猕猴桃的产量较高,所以她即使只种了一亩多的猕猴桃,去年她也赚了4万多元。

              在六盘水,依靠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逐步过上富裕生活的农民,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据统计,2013年六盘水市减少贫困人口15.24万人,其中有近一半贫困人口因着发展特色产业致富。

              当下,六盘水正按照“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的思路谋划打造六盘水经济升级版,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园区假设为抓手,加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返乡大学生、乡土人才、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示范园、示范场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打造特色农产品信息通道,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以期实现18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5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