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魅力绽放

28.12.2015  12:08

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魅力绽放——

村寨美 百姓富 多彩贵州新名片 

遵义县三岔镇柏香台。蓝天、白云、小河、绿柳、长廊相映成景。  

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水头寨村景  

贵阳市青岩镇龙井村布依族风情浓郁  

福泉市双谷村远眺  

安顺市大西桥镇鲍家屯村的特色民居  

核心提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取得积极进展。

十二五”期间,省农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5年共投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亿元,整合其他各项目资金32.78亿元,创建了27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成为贵州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实现贵州新农村发展理念从“千村一面”到“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新转变。

生态美、环境优、民风淳、精神爽、文化靓……岁末,走进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寨,你会真切感受到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个个别样的美丽乡村花开朵朵,诉说着变迁,描绘着希望。

遵循“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原则,2015年,按照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生态文明、民族特色等不同类型,省农委精心设计、科学布点、突出特色,建设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核桃湾、贵定县云雾镇东坪村长寿庄等7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其中,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核桃湾等10个自然村寨为精品型示范点,观山湖区盘龙洞村窑上等68个自然村寨为普及型示范点,共投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形成模式多样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格局。

创建中,注重与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相结合,积极改善园区周边村寨人居环境,两者相互促进,形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富裕农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美化农村的融合共生。

与传统村落的保护相结合,布局上有意识地向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倾斜,注重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农民熟悉的传统文化场景,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同时,还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示范点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750万元在威宁、望谟、册亨等13个发展特困县创建1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休闲观光农业工作相结合,有8个示范点同时是全省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及乡村旅游示范点。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示范点根据实际,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探索推进“微田园”建设,让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进入自然村寨,进一步彰显农村特色、体现农村风味、展现农村风貌。

省农委还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建。据统计,78个示范点共整合其他项目资金48535万元,带动整合其他项目资金15040万元。

目前,7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69个示范点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其余9个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在春节前全部完成。

村寨美,百姓富,乡风正。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正成为贵州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多彩贵州的新名片,幸福田园的新代言。

花开朵朵 各美其美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描画乡村新图景

从江四联村:    

传统村落引客来

侗歌声声,溪水潺潺。沿着一条平坦、整洁的乡村水泥路,来到从江县洛香镇四联村,这里是少有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

村口,一幢纯木制的新寨门煞是壮观。“四望青山绿水,亲近秀美香荷,聆听清泉禅歌,天籁律音传神;联聚壮志雄心,做强生态骏业,倡导康体理念,侗乡秘境醉仙客。”寨门上的对联,诠释了四联村新农村建设新图景。

步入村中,风雨长廊、侗家阁楼,凉亭鼓楼……一处处,一点点,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村支书陆建雍说:“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为四联村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我们村已被列入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示范村。

穿过小桥,忽闻侗歌声。寻音而去,暖阳下,一位老人边做手艺边吟唱,好生悠然自得。“村里真是大变样,水泥路通到家,家家院落干净,还能唱侗歌呢!”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老人名叫吴志科,今年71岁,是村里的侗戏师傅。他说:“10年前,我在村里自编自导侗族大戏《珠郎娘》,还编出700多首侗歌。现在发展旅游,要留住游客,侗戏是个宝。

四联村区位优势独特,距高铁从江站、厦蓉高速从江东出口仅十分钟车程,全村共辖4个自然寨,188户844人。

看侗乡美景、品从江香猪、赏荷塘月色、体侗族风情、栖侗家阁楼”,按照新农村建设计划,该村抢抓大交通时代到来和园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种植和乡村旅游,探索农民增收新路。

为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该村充分利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危房改造、一事一议等项目实施时机,精心建设村内步道、排污、排水等硬件设施,带领村民清理卫生死角,并制定了《四联村环境卫生公约》。

按照“美丽乡村”的标准,在省农委、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投工投劳,先后完成两条通组公路,村内青石板步道4000余平方米,寨门2座,长廊3座,鼓楼1座,路灯236盏等。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四联村不断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药种植,先后种植钩藤200亩、何首乌300亩、紫葡萄30亩;种植荷花100余亩,新建登山步道1200米,扶持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农家乐8家,农家旅馆10家,促使传统农业向乡村旅游转产。

每年4至8月荷花盛开,与侗家民居、鼓楼、长廊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山水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村民肖庆和说,他家农家旅舍年底即将开业。

2014年,四联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87元,今年预计突破9000元的目标。洛香镇镇长袁战华说,我们的目标是将四联村打造成休闲旅游村寨,示范带动其他村寨,走出一条同步小康的新路。

贵定东坪村:   

产业兴村农家乐

12月18日,贵定县云雾镇东坪村新农村建设现场,大卡车来回运着砂石,筑路、建房、栽树、育苗……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左边是休闲文化广场,右侧是湿地公园……”云雾镇党委书记蔡光辉兴致勃勃指着火热的工地说,按照规划,东坪村已定位为贵定县长寿生态旅游综合体核心区建设中。

寒冷挡不住村民的建设热情。村口,一幢三层楼的砖瓦房即将竣工,这是刚从浙江打工回来的村民周波家的,“打算在家开办农家乐,外墙装修保持与全村布依族建筑风格一致。

青白相间,石头墙、雕花窗、木圆柱、竹篱笆,一幢幢独具布依族风格的民居映入眼帘。

近年,东坪村坚持产业兴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全村发展蔬菜面积1600多亩、茶园3000亩,并成立了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引领村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们开始对改善居住环境和文化娱乐有着强烈的愿望。

2015年,东坪村被列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东坪村将村民们的这一愿景融入到了新农村建设之中。围绕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魅力独特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重点打造。

为确保整体效果,该村加大整合各种项目和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小康寨示范点项目、融资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共计865万元。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新农村建设中,东坪村村支“两委”带头修建基础设施,凝聚合力改善民生。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会等形式,发动全村群众参与。

目前,该村基本完成通组水泥路道路硬化,全村10个自然寨通寨道路硬化率达100%,自来水、饮水安全达100%,固定电话、宽带进村入户。

今年,在各级支持下,东坪村共整合省级新农村建设资金150万元,完成了“三改”38户,庭院硬化38户,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改造民族风情桥一座,并建设了农耕文化展示墙一座。

同时,该村还注重引进社会资金投入。目前,已融资投资300万元对民居包装,对33栋房屋进行了“穿衣戴帽”。引进贵州一家园林公司建设花卉育苗基地2000亩。

有了产业支撑,建设新农村更有信心。”村支书彭忠祥说,下一步,该村将在产业带动上下功夫,做好特色产业,创建蔬菜加工厂,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着力打造“生态美、环境优、产业新、百姓富”的特色新村。

道真石笋村:    

突兀峰下新村靓

浓冬渐近,道真突兀峰依然挺拔。

走进忠信镇石笋村,干净整洁的乡间水泥路如条条玉带,串起白墙青瓦的乡舍,房前屋后整洁靓丽;连绵起伏的竹柳林下,鸭鹅欢叫,茶林苍翠……

蜿蜒而行,迎头扎进芙蓉江十里长峡。刚到山谷边,车上有人说:“长岩新村到了。”寻声望去,只见塔吊旋转,10多台运输车来回穿梭,11栋仡佬民居初具雏形。

开发商有眼力,在这样的好地方修‘别墅’。”“这不是商品房,是当地群众的家!”随行的人纠正。

这是本村返乡创业人士安启练,以‘春晖行动、靓丽新村’为主题,带领群众集中建房打造的一个高标准示范新村。”村支书谢敏说,长岩新农村示范点采取“政府引导、村级服务、村民主体、协会运作”的方式,让群众集中建新房、集中办产业、集中享红利。“规划新建19栋房屋,可容纳43户农户,配套建设幼儿园、村民健身运动场、村卫生室等,目前已建成11栋,预计春节前就可入住。

我们现在务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还买了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今年就可搬进‘别墅’过年了。”说起新房,村民韩明维乐滋滋。

像韩明维一样建新房的村民在村里还有很多。今年,忠信镇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把连片开发整镇推进作为扶贫的关键举措,结合生态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共新改建“黔北民居”558户,让2242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不仅创建“美丽乡村”,还致力于经营“美丽乡村”。在忠信镇党委书记吴旭看来,“农民盼这盼那,最盼的还是致富过日子。因此,我们不仅要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村美起来,更要让农民富起来。

斩断穷根,关键还得靠产业。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该村还成立了长岩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10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场1个,大闸蟹养殖基地1个,葡萄基地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可直接带动当地群众户均年收入达8万元以上。

依托山多地多优势,该村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土地租赁等形式,建成速生竹柳种植基地6000亩,茶叶种植基地10000亩,兴建茶叶加工厂两家。

美丽乡村的‘幸福密码’,是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谢敏说,“无论是建设新村还是发展产业,最终目的都是打造一个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盯紧目标,石笋正积聚力量,探索前行。

主题访谈

嘉  宾:杨兴友 (省委农工委专职副书记、省农委副主任)

把散珍珠串成项链 让乡村的美处处呈现 

记者:2015年,我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取得哪些成效,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杨兴友:201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农民最关心、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问题入手,整合各类资金,开展了8000多个村寨的新农村建设,正向“生活美、生态美、环境美、精神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迈进。

今年1至11月,我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73.7亿元。其中,省农委投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48535万元,在全省61个县市、78个村寨开展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起到了以一换十、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通过一年建设,示范点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质的飞跃,乡风文明程度和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多数示范点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参观学习的样板点,乡村旅游的首选点。

最大的亮点是,新农村示范点创建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充分融合,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污水处理、沼气集中供气等项目,形成循环生态农村人居的发展模式,让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今年,我省已有73个示范点按这种模式开展建设,以后将逐步在全省推广。

记者:“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请问您对此如何理解?您对我省多年来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有什么体味?

杨兴友:自2005年我省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农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先后开展了“百村试点”“整乡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试点工作。在全省着力推广起源于遵义市余庆县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六个小康”建设,唱响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这一享誉全国的品牌。

我省的新农村建设就要紧紧抓住“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这个载体,不断丰富“富、学、乐、美”的内涵。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理解的这个“”,一是村庄选址规划要美。要因地制宜,顺天时、借地利、促人和。二是房屋设计要美。巧妙将贵州农村传统建筑风格融入现代建筑的先进理念中。黔北民居“小青瓦、坡屋面、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四合院”、民族地区的特色建筑,如苗族吊脚楼、侗族风雨桥和鼓楼等,都是精美绝伦的建筑,要继续保留。三是家居环境要美。要从维护生态入手,从改厕、改圈、改厨、改环境入手,破除陈规陋习,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四是精神乡风要美。要保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把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记者:2016年,我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有哪些打算和思路?

杨兴友:在当前大扶贫的背景下,全省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因此,2016年我省新农村建设将从点和面两条线开展工作,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一是继续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打造样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结合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从面上逐步推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让更多老百姓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让乡村的美处处呈现,真正把珍珠串成项链。(赵勇军 韩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