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农村“三变”改革 探路贫困农村精准扶贫

11.03.2016  19:11

    2016年的黔南大地,探路贫困农村精准扶贫,“三变”改革是主旋律。农村“三变”改革到底是什么呢?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精准扶贫道路的探索。

    “助民增收,脱贫攻坚,切实发挥好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是关键。让贫困农民‘光杆司令’寻找企业合作有很大难度,那将四处碰壁。但是如果我们的农民带着资源、资产和资金跟企业合作,那么效果完全就不一样了,农民变成了股东,积极参与企业运作,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脱贫就不是问题了。在这方面,长顺县积极探索出的‘藤缠树’共生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和推广。”黔南州副州长陈有德在全州农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阐述了“三变”改革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在罗甸县木引镇,这个典型的麻山腹地,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贫困程度极高。然而罗甸县却制定了要在此地打造“麻山腹地第一村”的计划,想在贫困程度极高的麻山地区做到第一,是什么给予他们的底气?了解下来,正是农村“三变”改革的给力政策起到的巨大作用。罗甸县通过整合木引镇丛里村、云保村、把坝村土地资源1289.65余亩,引进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陕西海升集团,种植600亩柠檬、500亩沃柑标准化种植,打造一个集生产、加工、培训、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观光园。园区采取“扶贫+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政府以用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扶持企业进行实施基础建设,基地建成后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聘用当地贫困群众固定50个以上、临时工作岗位200人以上,人均月收入将超过2000元。

    村民王正文给算了一笔账:务工可以得到20000多元,家里的两亩多土地租金2000多元,还有分红,这样算下来比外出打工还划得来,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到家里老人和孩子。

    惠水县,通过推进山地高效农业与山地旅游业深度融合,走产业化发展路子,打造各具特色的10大扶贫产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始终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围绕“园区当景区建、项目当景点建”的发展思路,依托永红食品、味莼园、金晨米业等省州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原材料供给基地,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合作共赢局面,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

    在全州农业扶贫现场推进座谈会上,州农委主任柏林松进一步介绍道:推进资源变资产,就是引导农民以土地营业权入股,在坚持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损害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进资金变股金,把财政资金转变为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层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发展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的股份,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按股份获得收益;推进农民变股东,是指农民自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住房产权、专利发明权、大型农机具等协商评估折价,以及自有资金(物)、技术、劳动力等,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后,成为股权投资人。

    据了解,在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后,黔南州认真研究,积极落实,明确以瓮安县、荔波县作为全省试点,其余10个县(市)州级试点,各选1个乡(镇、办)先行试点后将在全州再逐步推开。(覃毅)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