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助推学校加快发展

28.05.2018  16:50

学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

聚焦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助推学校加快发展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掀起全校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新热潮,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谱写学校加快发展新篇章。学校党委中心组于5月24日在花溪校区举行集中学习。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柱同志主持并讲话,校领导滕红、王念屏、刘文、朱洪波参加了学习会。

本次集中学习,邀请到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原书记、主任,贵州省核心专家王礼全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永恒的课题”、“贵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和演进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三个部分作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革命》专题报告。学习会上,药学院魏升华教授作了题为《我校在贵州农村中药民族药才生产中大有可为》的发言。

杨柱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这次中心组学习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持久深入地推进学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各项工作。

杨柱同志要求,全校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职责,确保支持农村产业革命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快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可以说,农村产业革命是这场攻坚战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的新战略,是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举措。习总书记在贵州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时指出,党中央十分关心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搞好农村产业革命,让广大农村老百姓有业、乐业、兴业,老百姓就笑起来了。这就是好政策、好举措。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村产业革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和产业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

(二)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意见》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省委、省政府随后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勾画了我省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实施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乡村产业兴旺,重点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兴农质量兴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3月8日,孙志刚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郑重宣告,贵州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近日,省教育厅召开会议、下发《全省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工作方案》,对全省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了文件和会议精神,正在研究制定《贵阳中医学院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实施方案》。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化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省委和省教育厅工作部署,自觉投身到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历史洪流之中。

(三)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是协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高校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当前最大的政治就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对全世界的庄重承诺,是坚持“人民为中心”发展观、增进百姓福祉的重大决策,是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要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全面小康,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也只有实现农村产业有序发展,加快发展,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不返贫,全面小康才是站得住脚、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小康。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高等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使命担当意识,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发挥人才、技术等优势,聚焦中药材产业、大健康产业发展,协力推动农村产业革命深化开展,为实施大扶贫战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要强化思想认识,增强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贵阳中医学院建校53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民族医药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我校一批批专家抱着中药强省、产业兴省的赤子之心,坚持“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常年扎根贵州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中药材栽培种植,为贵州省建成中药材产业大省、民族药业强省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进入新时代,贵阳中医学院在助推农村产业革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一)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是我校光荣传统。 我校是贵州省唯一的中医药本科院校。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昭示,贵阳中医学院发展进步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贵阳中医学院自身的发展历史也是不断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的历史。建校之初,我校以袁家玑、陈德媛、冉懋雄等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民族医药进行了潜心调查、收集、整理与研究开发,在民族医药整理总结发掘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我校培养的大量中医药民族医药专门人才,活跃在全国全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直接参与了产业的振兴发展。近年来,我校以第四次国家中药基本药物所需中药原料资源调查为契机,派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企业指导开展道地药材繁殖技术和人工栽培试验研究,制订繁殖技术的企业标准,帮助农民重点发展中药材栽培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增收,惠及农民40万户,创收达2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中药材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二)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是学校的历史使命 。中药材种植在贵州大扶贫战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贵州省委、省政府把中药材种植列入全省十大扶贫产业之一,全社会对我校充满期待、寄予厚望。长期以来,我校中药学专业教师为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决策和发展方向,为贵州中药、民族药发展把脉开方,给省内多家中药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服务。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源远流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我校主持或参与开发的苗族药产品有43个,在贵州省154个苗药上升为国家标准中,有70%的品种由我校开发或参与开发,早在2015年贵州省苗药产值达200亿元,超过了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贵州省民族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药民族药全产业链中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我校为以民族药为代表的医药工业迅速成长为我省支柱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进一步做好这些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们要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更加优异的成绩推动我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实现学校自身加快发展。

(三)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是学校的现实需求 。服务社会既是学校的职责所在,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深化实施“大扶贫”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动力引擎,积极主动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结合点和最佳切入点。根据贵州省《发展中药材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部署,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贫困山区扶贫主要抓手的要求,结合各县扶贫攻坚任务,按照“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活一方经济”的思路,我校在服务农村产业革命中大有作为。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学校自身发展,从推动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在服务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学校发展良性互动,努力把学校建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

三要勇于担当作为,落实好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新思路、新举措。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成效、学科建设的水平、科学研究的成果、文化传承创新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等等,都需要用服务社会这一标尺来检验。高校自身发展的外在引力和内生动力,需要用服务社会这一杠杆来撬动。学校只有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身加快发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学校实际,突出特色优势,明确工作任务,整合全校各方力量,落实工作职责,全面深入推动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相关工作。

(一)强化规律探索,助力农村产业革命。 充分发挥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大健康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团队”等平台和人员的智力优势,为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研究咨询和实施方案设计等服务。深入搞好中药资源普查,认真搞好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规律研究。突出重点,贴近农民增收,着力研究我省中药民族药资源建设和道地药材种植生产规律,深化研究探索企业加农户的中药民族药种植栽培、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发展规律,为中药材产业革命提供智力支持。着力加强“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建设,贴近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革命开展科学研究,在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和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加快“研究中心”自身发展,使之成为我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库。

(二)强化科技支撑,助力农村产业革命 。充分利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以册亨县为试点,建立以县为单位的中药材资源库和种植栽培指导手册;大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完善全省各县域中药材资源库和种植栽培指导手册,形成“贵州省中药材资源及种植栽培大系”系列科研成果,为全省各县域中药材产业革命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活动,组织专家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在药材种植、产品提升、新药研发等方面为我省广大农村和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科研平台,争取更多的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以科研项目带动科技扶贫工作的开展。积极指导帮助生产经营主体申报产业扶贫基金,指导受资企业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度,推动扶贫产业基金落地。发挥学校专长,抓好民族药新品种的研发,强化对民族医药文化整理发掘弘扬,建好贵州省苗医药博物馆,支持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积极争取开设苗医药本科专业,贴近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医药专门人才。着力建好贵州省苗医医院,以此为带动加强对民间传统苗医民族医技法的挖掘整理和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的研究开发,助推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三)强化人才培养,助力农村产业革命。 紧贴我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和各类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对接农村产业革命客观需要,大力开展定向订单式本科生教育,有针对性招收专业硕士,根据需要开办相关硕士学位课程班,有针对性培养、培训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革命的各类急需人才。认真办好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生物制药等专业,积极申办苗药学、苗医学等专业,贴近地方实际培养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利用我校“贵州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贵州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等为服务我省大扶贫、大健康战略发展提供高等级的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继续承接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考前培训”,推动贵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培养一批中药资源普查相关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建设一支服务农村中药民族药产业链建设的高水平队伍,助推中药民族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强化靠前服务,助力农村产业革命 。充分发挥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在中医、中西医领域的龙头重用,深化医联体建设,全面带动我省中医事业发展。大力支持贵阳市中医院、册亨县中医院建设,积极支持全省各县市区中医院建设,助力全省医疗健康产业。大力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协调与我校合作相关企业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企业,把产业链的根基建在农村,广泛吸纳经过培训合格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以产业健康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奔小康。积极开展春晖行动、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在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义诊、技能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建好“校农结合”专班、“农校直销窗口”,大力探索农校产销对接新模式。坚持真蹲实驻,定点帮扶册亨县8个贫困村,通过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捐助帮扶等措施,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帮助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高质量完成我校驻村工作任务。

校中心组成员和处以上领导干部、二级党组织负责同志参加了专题学习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