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高一格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

13.06.2017  12:43

   不负好时光,人勤地生金。眼下,修文县洒坪镇上寨村的田间一片劳作忙碌景象,村民们正忙着修枝整叶、疏果施肥。再过三个月,这里的300亩猕猴桃基地将迎来丰收。“我们2014年开始调整结构种精品水果,今年预计猕猴桃销售额将突破130万元,带动全村增收。”看着自家的土地变成“聚宝盆”,修文县惠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东王仲举喜上眉梢。

  瞄准市场需求,做好产业文章,有效助农增收。一年来,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高一格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强推进农村“三变”、创新农村金融……近年来,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有力,农村改革成效初现。

  2016年,贵阳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农村产权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过程中,贵阳以都市农业现代化、大数据平台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三化”促“三变”,在全市13个乡镇、50个村开展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不断扩大的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农业产业化带来有力保障。去年全年,全市完成生猪投保15万头、蔬菜5万亩(次),开展茶叶气象指数保险1万亩,完成蔬菜目标价格四次理赔共830万元。

  理念一变天地宽,在农业商务一体化、农村金融创新方面,贵阳市也不断加快步伐。去年,市农委下属的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国有企业整合组建贵阳市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切块1.5亿元农业专项资金注入公司作为资本金,通过“投、贷、保、基、险”等方式,强化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成功引进德清源120万羽蛋鸡、正大集团10万头生猪等项目,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贵阳不断探索。今年,贵阳将扎实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农村“三变”为抓手的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保险创新险种,扩大覆盖面,推进财政支农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

  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发展一个产业,往往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拔掉“穷根”,实现稳定增收,贵阳市着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努力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

  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社和家庭农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编制贵阳市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启动10条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带打造……贵阳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力点,不断培育主体、丰富业态、落地项目,依托资源禀赋想办法、谋路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用市场意识和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夯实了扶贫基础。来自贵阳市农委的统计显示,2016年,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8万亩次,新建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1万亩,新增畜产品储备基地5个。创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33个,完成投资140亿元;一产增加值达146.13亿元,增长5.9%;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967元,增长8.8%;新建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建设59个、示范带7条;农业综合指标在全省增比进位考核中排名第一;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困难群体68343户、198853人收入整体越过4300元,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今年4月,贵阳市还集中开工851个扶贫攻坚春季攻势项目,涉及总投资145.15亿元,覆盖全市10个区(市、县)的所有低收入困难村。其中,产业发展项目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推进高一格扶贫快一步致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7年,贵阳继续卯足干劲,加强马力,全力高一格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我市全面开展扶贫攻坚“大比武”活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勇当全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

  为继续推进高一格扶贫、快一步致富,贵阳围绕扶贫攻坚“大比武”活动,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全市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整体越过4800元;全市100个低收入困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百分点。

  其中,我市将抓实抓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品质提升工程、结构调整和品种丰富工程、品牌创建推介工程、三二一产融合工程、全产业链建设工程、“绿色农产品泉涌+三大战略”工程、政策保障工程,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优农业生产结构、规范生产标准、提升农产品品质、健全市场体系、打造名优品牌、盘活农村资源、激励创业创新,努力形成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让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成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让广大市民、农民得实惠,在全省率先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预计完成一产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5.8%;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52元,同比增长10.5%;预计完成蔬菜播面96万亩(次),产量129万吨,水果产量4.5万吨,茶叶产量6200吨;预计完成禽蛋产量1.42万吨、牛奶产量2.8万吨、家禽出栏1400万羽、生猪出栏76万头。(记者 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