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农村成为假冒伪劣食品“下水道”

17.02.2016  12:25

别让农村成为假冒伪劣食品“下水道

新华社记者李黔渝

    春节期间,山寨伪劣食品横行农村市场,泛滥成灾。媒体报道,河南农村某地一箱山寨“王老吉”易拉罐罐体包装揭开后,露出原瓶体,有杏仁露、核桃露,还有啤酒罐;一小伙春节期间在贵州某乡村旅游景区买的“松花皮蛋”,刮掉“皮蛋”外包的土后,里面竟然是土豆……消费者大呼上当。

    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也大。有的农村消费者辨别能力差、消费水平低、维权意识不强,有的甚至会图便宜“知假买假”;从业者安全责任、诚信意识不足等老问题长期存在;在采购环节,有些经销商为赚取黑心钱,从不正规小厂家进货,以次充好等。

    保护农村“舌尖上的安全”,基层是监管的最前线,监管的重点、难点也在基层。然而,当前基层监管队伍却普遍面临着“力小而任重”的窘境。监管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和专业知识,难以发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执法监管敏感性和专业能力也有所欠缺。由于监管力量配备不到位,一些偏远乡镇甚至成为监管“空白区”,小商店充斥着山寨货却长期无人过问。

    治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应坚持重点整治、常抓不懈,重拳解决当前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强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全面打通“监管毛细血管”,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农村“无死角”。

    从长远看,还应以高质量的商贸流通体系,打通优质商品从厂家到农家的“最后一公里”,让正牌优质商品进入农村商铺,让更多农村消费者能像城里人一样买到放心食品。绝不能让农村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卸货场”和“下水道”。

    新华社贵阳2月17日电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