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关岭顶云乡谱写发展新篇章

22.08.2014  20:19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1日电(熊俊、胡倩茹)石板井村村民李国秀怎么也没想到,一年前自己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如今却当上了老板。“以前靠种庄稼和年底卖耳块粑,一年总共还挣不到2万块,现在开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半年就挣了2万多。”而在2013年以前,李国秀做老板的梦,想也不敢想。

    1978年,石板井村所在的顶云乡以“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与安徽省凤阳县并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两面旗帜”,享有 “南顶云,北凤阳”的美誉,更以“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顶云经验”,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虽然定产到组、超产奖励解决了顶云群众的温饱问题,但在2011年以前的33年里,整个乡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粗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滞后。相比凤阳的小岗村,这里的发展还“原地踏步”。原有的土地只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并没有使群众更加致富。分析原因,就是顶云的发展只是靠农村经济,没有什么别的致富来源,老百姓只能捧着一亩三分地,没有其它的产业支撑当地的发展。

    2011年,贵州城镇化推进大会召开,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双向带动作用和重要节点作用,努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认为关岭要发展,还是要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关岭的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通过加快城镇化步伐,解决农民下山进镇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必须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找出路。

    而关岭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的突破口就是借助长昆高速铁路将在顶云设立黄果树站,建设顶云新区。关岭高铁时代的即将到来,顶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全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坚定的意志,使关岭城镇化和工业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必须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城镇化发展。2011年11月,规划连接老县城与新城区的灞陵大道开工,标志着关岭驶入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快车道。紧跟顶云新区建设关岭产业园区也同步开始征地建设,实现新区产城互动。

    同时,关岭县依托顶云气候优势、地理优势、农村改革历史优势,在顶云新区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共同推进新区全面发展。

    关岭县将顶云新区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万人,计划充分利用沪昆高铁关岭站的带动效应,打造以旅游接待、商业商贸、行政及商业办公为主的高品质新城。

    经过三年的建设,顶云新区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