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家门口”养老、精神养老、抱团养老

12.03.2018  15:31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周燕玲)中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不少基层代表就此表示,农村老龄化正在加剧,又因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城市打拼,农村留守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据2016年中国民政部初步摸底排查结果显示,中国有1600万左右的农村留守老年人。

  “很多留守老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不少还干着农活、替子女带孩子。”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兴仁县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余必丽说,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龄化问题要严峻得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余必丽建议,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扶持力度,让养老资源向农村倾斜,依照村子人口、位置的实际情况就近建设规模适当的养老院,在“家门口”养老。

  余必丽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农村养老不离村,既尊重农村老人故土难离的情结,又为老人提供了满足其一日三餐、相互照料的平台,子女看望老人也方便,“是回归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

  “老人怕别人说自己是没有子女才住进养老院,觉得丢人不愿住养老院。”余必丽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在一些偏远农村很普遍。只有当地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吸引外出年轻人回乡就业,既能赡养老人又能照顾小孩。

  相比之下,农村养老在精神文化方面更为落后。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说,很多农村老人精神上缺少慰藉,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文正友说,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养老”更需社会各界关注,多建设适合老人的休闲娱乐场所,让留守老人有一个好去处,通过丰富文娱活动排解他们内心的孤寂。同时,探索新型机制,推动村民投身志愿服务、互助抱团养老。

  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看来,探讨老龄化的应对战略及政策主要是以城市人口为对象,应加强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视和宣传。(完)

贵州代表团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
  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王鲁铨)3月11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两会综述)全国人大代表求解“城市扶贫”:需政府社会合力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周燕玲 刘占昆)全国两贵州新闻
在黔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前举行集中学习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2月2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