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企业家陶正学的心愿:人人小康 家家欢颜

17.06.2014  13:31
        走进盘县普古乡舍烹村,一片片规范化的种植基地,刺梨、红豆杉、猕猴桃、蓝莓在地块头摇曳生长,除草的村民不时抬起头来交谈,笑容温暖而祥和。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有这么一个人:年轻时外出打拼,创业成功后返回家乡,带领村民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他,就是陶正学,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陶正学16岁就外出打工,如今成为了舍烹最先富起来的人。陶正学始终牵挂着家乡,为家乡修路、建学校、改善基础设施、捐资助学等,到2011年,已累计投入了1100万余元。
  2012年5月,国发2号文件出台后,市场嗅觉敏锐的陶正学怀揣着一颗“帮富、领富、带富”的赤子之心,带着上亿元资产回到家乡,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到山东、贵州等地考察学习,聘请专家进行详细规划,依托优质、高效、生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打造集“观光、休闲、旅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前想都没想过,我们土地流转了,不出村子就可以做股东、当工人,还分红利!想想都高兴!”村民王芬淑说。
  她既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合作社工人,一家三口都在园区上班,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每天坐合作社班车上下班,在食堂免费就餐,日子很舒服。
  像王芬淑一样,舍烹村90%的村民变成产业工人,700多个就业岗位供村民选择,村民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按月领取工资,名符其实地成为“工薪族”。
  为帮助村民共同富裕,陶正学提出“风险留给企业,实惠交给农民的原则”,以股份形式吸纳会员:村民可用土地入股,也可以现金入股,每股20万元,农户入股10万元,陶正学垫付10万元;对于想加入合作社但又缺乏资金的一些村民,陶正学无偿地借钱给他们,让村民吃上“定心丸”。
  熟悉市场的陶正学还确定了以农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全力打造“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经过两年的发展,该示范园区已成为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示范园区之一。
  目前,陶正学已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完成了17000亩土地的科技示范园建设,完成20余公里园区道路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和景区公路正在建设中。
采访手记
  “人人小康,家家欢颜。”这是舍烹的村民梦,也是陶正学的最大梦想。
  陶正学说,自己是山里的孩子,返回大山领着群众同奔致富路,更是自己的责任。
  “要发展,就不要怕冒风险,就算赔上全部身家,我也要让村民和我一起过上好日子。”陶正学这样说道。
  2013年12月,在村委换届时,881个选民,陶正学以854票当选村主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群众对他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