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贵州“精气神” 提升文化“软实力”

12.04.2015  14:17

凝聚贵州“精气神” 提升文化“软实力

——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精美的浮雕、转动的水车……走进剑河县,这些生动形象的城市符号不但提升了城市品位,也展现着城市文明形象。

    4月9日举行的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表彰了1377个2012年至2014年度全省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剑河县等33个城市被授予全省文明城市称号。此外,会议还表彰了150个全省文明乡(镇)、269个全省文明村,903个全省文明单位。

    从“诚信实干·创新争先”的清镇到“以歌劝和,合约管理”的锦屏县华寨村,从和谐美丽的遵义县枫香镇到开展“七声服务”的省人民医院……一朵朵美丽的文明之花在贵州大地竞相绽放,进一步扬起了贵州的“精气神”。

    “我公司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有力促进了企业科研生产,并成为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素养的有效载体。”获得全省文明单位称号,让中航工业贵州黎阳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湘宁感触很深。

    “走斑马线的人多了,乱停乱行的人少了;见义勇为的人多了,明哲保身的人少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人多了,乱吐乱扔、乱泼乱倒的人少了。”群众深切体会的背后,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道德建设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贵州省加快后发赶超、全面小康步伐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建成道德讲堂3万多个,在全国率先实现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道德讲堂全覆盖。广泛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上千万人走进道德讲堂接受道德洗礼。孔学堂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境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各地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和铸魂工程,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

    全国文明城市是创建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最具品牌价值、最能体现城市综合实力的荣誉称号。2014年,贵阳市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清镇市、仁怀市、盘县、兴义市、凯里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讲文明树新风”深入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几年来,全省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有鞠躬尽瘁、造福一方的“时代楷模”文朝荣;有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花甲之年仍扎根山区支教的朱敏才夫妇,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发挥了示范作用。(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