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十轮齐驱”烹好“一锅酸汤”

12.08.2019  10:00

香飘四海 “”出好味道

——凯里“十轮齐驱”烹好“一锅酸汤

  “快看,咱们的酸汤还是第一名。

  指着手机画面上8月9日排名榜,“亮欢寨”负责人吴笃琴非常自豪。

  自公司红酸汤火锅底料产品被推选为贵州农特产代表,参加中国红十字会举办的“全国众筹扶贫大赛”以来,吴笃琴每天都要点开手机查看排名,并向朋友分享。

  上千年的历史、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凯里酸汤产品受众广谱性及忠诚度的基石,造就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凯里酸汤火锅店餐饮业。面对声名鹊起的凯里酸汤市场,作为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马磊,思考问题有着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维度。

  “以去年的调研数据为例,凯里市共有酸汤餐饮店300余家,酸汤生产企业仅4家。凯里酸汤荣获地方名牌产品到国家著名商标各层次数十个资质荣誉,2018年4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550万元,年产酸汤59789吨,但35个产品本质上仅有红酸汤、白酸汤两个品类,在凯里本地农户手中收购主材辣椒仅773吨、西红柿19吨”。

  一边是火爆的消费市场,一边是不成规模的生产供应链;产品销售、工业化加工及原料生产被板块化割离。“没有工业支撑,单一的产品模式,低价值的原材料生产。” 马磊认为,要解决凯里酸汤产业的短板,必须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发展,重点聚焦凯里酸汤产业内涵的挖掘、产业链条的外延和品质品牌的培育,全力推进一二三产精致、有序、高效、协作、高度融合,为提升产业商业价值赋能,让市场红利普惠原材料生产农户和务工农户。

  破题,形势所需,也恰逢其时。

  2018年12月,《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出台,“酸汤”产业被重点关注。黔东南州及时推出“百亿级产业”计划,将酸汤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放在了凯里。

  今年1月,凯里市委、市政府“十轮齐驱”强力推动酸汤产业发展,每年投入1000万元,十项措施扶持范围涵盖酸汤生产全产业链,推融合、拉增长、助脱贫,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酸汤产业打造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凯里市长杨波介绍,该市着重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做文章,从原料生产、产品加工、新品开发到市场销售,引导和扶持企业把每一个环节做精、做细、做实。

  随即,由凯里市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发起,53家种养殖、生产加工、餐饮企业、冷链物流、商超百货、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组成的凯里市酸汤产业发展协会成立。

  接下来,“凯里酸汤”集体商标和生产标准申报工作启动;凯里市酸汤产业发展示范园挂牌成立;“凯里酸汤节”系列文化节庆活动策划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一场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作为产业链条中的最重要一环,酸汤企业率先“触摸”到整个行业的“脉动”。

  “今年我们要借政策的东风做大做强。”从事酸汤产业7年的凯里市田园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杨再先把公司搬到了碧波酸汤产业园,结束了小作坊生产历史。

  如今凯里市4家酸汤生产企业都进了园区,吹响了“标准化生产”的战斗号角,先后投入2870万元进行技改,新增智能生产线4条、智能发酵罐40个,新增产品塑改玻、易拉罐和纸盒包装生产线7条,完成产品包装升级12种。

  “我们要拓展酸汤产品的定义边界,撬动新的商业价值。”提及创新及未来,凯里学院特色食品研究所石敏信心满怀:“凯里酸汤不仅是烹饪原料,还是一种工业原料,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发酵方式并结合其它工艺开发加工成烹饪的调味品、原生态的谷物饮料、保健品等系列衍生品。”目前研究所已经获得酸汤产业化相关专利授权20项,形成产品配方12项、研制酸汤产业化设备7台(套),为凯里酸汤的产品多元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根底。

  据了解,酸汤产业原材料生产技术难度低,带动效应强。产业聚合度高的特点在整体规划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食用菌种植、生猪养殖、渔业养殖、林下鸡养殖和蔬菜种植等和酸汤产业关联的五大产业被纳入凯里市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齐头并举,全盘布局,融合发展,形成新时期助农增收、脱贫攻坚的核心动力。

  一石击浪,新政施行推动多产业融合并焕发新的活力。数据显示,在酸汤产业领头的五大产业领域,凯里市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8292万元,共实施131个项目,实现全市贫困人口全覆盖,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餐饮酒店业也高歌猛进,销售额和税收每年以22%的涨幅递增。(记者 余光燕)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