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新常态下惠民生

07.04.2015  18:46

     民生改善提速,成为2014年凯里市在新常态下的一大亮点。

  收入持续增长,就业再创新高,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凯里市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

  新常态下,居民收入会缩水吗?凯里市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将这一担心一一化解。

  2014年,凯里市居民收入仍一路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01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79元,增长14.3%。与此同时,物价保持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以内,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

 

  去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小,就业形势却格外喜人。

  去年,凯里市城镇新增就业21648人,增长15.7%。随着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经济运行对就业的承载能力在加强。去年,凯里市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全市注册登记企业达4100余户,注册资本112亿元,带动就业25666人,分别增长36.65%、36.29%、40.67%;个体工商户达20408户,注册资金达8.51亿元,带动就业32927人,分别增长10.52%、22.7%、16.57%。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却大幅增加。

  凯里市再次提高了低保标准,城低保月标准由上年度的365元/人提高到420元/人;农低保年标准由1900元/人提高到2100元/人,增幅达10.53%,实现城乡低保每年增长10%目标。

  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亿元,惠及20344户44474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90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治病难问题。发放五保供养经费256万元,发放365名孤儿生活保障资金253万元。发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3009万元、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62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490万元。落实农村房屋保险政策,为全市84513户农户缴纳农房保险资金734万元,有效降低了农村群众的因灾损失。

  一项项惠民措施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描绘出百姓生活的美丽图景——

  启动了马坡井、涤纶厂、棉纺厂等10个棚户区改造,市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上马石片区廉租房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有效解决2096户7336人城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32.81万平方米,增长27.26%。

  扶贫更加精准,救助更显实效。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1816人,实现凯棠乡减贫摘帽目标。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35494户28890栋房屋消防电改和152个自然寨200公里人行步道硬化。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凯羊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余凯、凯雷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建成88公里通村油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滨江道路系统除桥梁工程外基本建成,

  阳光铝厂至舟溪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原棉纺厂至高铁南站、春晖大道、二龙至台盘、东出口至三棵树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加快推进。启动了下司太阳岛大桥、下司新大桥建设,碧波园区环线路网初步成型,炉山园区路网进一步完善。韶山南北路供水管线迁改、七中菜市场周边环境整治、白果井至三棵树城市主干道绿化亮化、二商场至老猫洞道路“白改黑”等35项市政设施工程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苹果山公园、佳和盛世广场等公园、广场建设顺利推进,市民休闲娱乐空间明显改善。

  新增和更换清洁能源公交车128辆,新投放出租车150辆,28路公交车延伸至下司镇,优化17路公交车运行线路,由凯里火车站直接开往凯里南站,实现了换乘无缝连接;新开通302路公交车和湾水镇、旁海镇等9个乡镇(街道)共计31条农村客运班线,大凯里公共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教育教学事业再上新台阶。市一职校、市第三中学正式搬迁入住新校区,市第二十一小学、翁义小学、下司幼儿园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市第四、第七小学成功实现一校两区分离办学,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132所学校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惠学生36127人;整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9所,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分别达84.5%、99.7%、92.7%,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01%、0.49%以内。

  今年的凯里市人代会上,凯里市提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小康建设和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小康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以“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为抓手,以群众为主体,进一步明确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路线图,形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倒逼”机制。进一步抓好民生项目实施,增强群众积极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