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虎长坡“十六堂”看客急剧锐减

10.03.2015  15:56
凯里虎长坡“十六堂”看客急剧锐减 - 贵州地方新闻网
凯里虎长坡“十六堂”看客急剧锐减 - 贵州地方新闻网
凯里虎长坡“十六堂”看客急剧锐减 - 贵州地方新闻网
凯里虎长坡“十六堂”看客急剧锐减 - 贵州地方新闻网
来源: www.qdn.cn

               

    在凯里市大风洞乡北部,有一个叫虎长坡的地方,它是传统民间集会地,多年前,每逢正月十六,这里的“十六堂”起堂,吸引了凯里、福泉、黄平三县市接边地区的群众前来看会。然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虎长坡“十六堂”的“看客”却急剧锐减,风光不再。

虎长坡看会的人们 

虎长坡看会的人们

   传统会场寥寥无几人

  3月8日,是农历的正月18日,记者到虎长坡走访。尽管天气不错,但是看会的人却很少,不过200人,很多山头,空荡荡没有人。

  活动主办方在虎长坡北侧的公路边搭建了一个舞台,几位“乡土明星”正在唱歌,台下只有二、三十名观众,多数是老年人。

  “来虎长坡看十六堂的人,越来越少,一年不如一年。”大风洞乡石板村民黎平说。

  在走访中,记者还看到,虎长坡局部位置已被开挖,草皮不见了,地面是翻新的泥土,在虎长坡周边区域还出现了民房。据了解,三年前,除了公路设施,在虎长坡区域内是看不见民宅的。

虎长坡“看客”寥寥无几

  虎场坡位于凯里市大风洞乡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左右,这里由三个延绵起伏的山峰组成,远看就像波浪,但是,每座山峰是宽阔的草地,“十六堂”就在草地上进行。

  虎场坡名称的来历不是因为它长得像虎,而是这里以前是集市,每逢虎场天就“开市”,故而得名。虎长坡是大风洞乡海拔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福泉和黄平辖地,可谓登高望远。

   “十六堂”传统集会

   起源至少已150年

  虎长坡“十六堂”起源于何时,目前,找不到记载的资料。但据附近村寨的村民介绍,源于清朝中后期,距今至少150年年时间。“十六堂”是正月16“开堂”,正月18结束,持续三天,凯里、福泉、黄平三县市接边区域的群众都来看会,虎长坡是人山人海。

  “我记得有的正月十六,虎长坡下起大雪,但是这一年的十六堂,仍然是非常热闹,满坡满岭,都是人。”大风洞乡碗寨村一位黎姓村民说。

孩子们在虎长坡放风筝

  那时候,人们通过“十六堂”,到虎长坡做生意、会友。年轻人则到这里来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当地人叫“玩马郎”。

  “我记得1989年的十六堂,很多年轻男女,在虎长坡上围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唱情歌,那个场景,说不出的热闹。”凯里市炉山镇金银洞村一位姓王的村民说,结婚之前,“十六堂”他每年都去,有几次,他也都参与唱情歌了,而且歌声是最响亮的,“遗憾的是没有能从虎长坡带一个媳妇回来”。

  现在,这位王姓村民已是60多岁,是当“公”(爷爷)的人了,前几年,他带着孙子们去过虎长坡,但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看会的人少了。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能够坐在虎长坡“狗肉摊”边吃喝的,在当地算是了不起的人物,很多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因为那时候穷,能够坐得起“狗肉摊”的吃“狗肉汤锅”,自然是人们眼中的大款,“雄”得起的人。

  “在我的记忆中,曾经有一年,两桌素不相识的食客吃狗肉锅汤发生了争执,结果大打出手。”凯里市下寨村新院组一位吴姓村民说,不过,很快被当地村民自发组建的联防队隔开了。

  虎长坡最吸引人的,还是民俗活动,包括赛马、踩芦笙、唱山歌等,其中踩芦笙有苗族、有革家的,丰富多彩。

   今年募集到的办会资金不足2万元

  但是,进入本世纪后,虎长坡“十六堂”却逐渐衰落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传统集会衰落呢?当地村民的说法是,现今,外出打工的人太多,他们元宵节前就已离家,前来看会的人员自然就减少。

被开挖的虎长坡

  另据村民们介绍,“虎长坡十六堂”虽然是传统集会,但举办需要经费,其所属的石板村,则拿不出更多的经费办会。“我们的主要经费来源,是靠群众集资,另外,就是靠到市里面去化缘,不过,化缘获得的资金,也就是几千元而已。”大风洞乡石板村的张玉华主任说,今年凑集到的办会经费,还不到2万元,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十六堂就更没有吸引力了。

  “现在,我们也在呼吁,把虎长坡十六堂办起来,传统的东西,可不能丢。”张玉华说,但是一个村,能力非常有限,他希望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