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份子钱”该降更该算清账

02.04.2015  14:10

    南京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日前联合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降低出租车租赁承包费(“份子钱”),根据车型和单双班不同,每月分别下调200元至800元不等。据悉,南京是近年来全国首个下调出租车“份子钱”的城市。(4月1日《现代快报》)

    关于出租车行业的种种争议,多年来从未停歇。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出租车行业的垄断问题,二是“份子钱”的合理性问题。如果说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牵涉面广,一时难以理出头绪,那么让“份子钱”更合理一些,让各方利益更加均衡一些,总是应该而且可以做到的。在这个意义上,南京市下调出租车“份子钱”无疑值得称道,既能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内部矛盾,避免“罢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南京市此次下调“份子钱”也有可质疑之处。目前南京市出租车“份子钱”为每月6700元至9400元不等,此次下调幅度还不足10%,显得有些“小气”。更重要的是,此次“份子钱”下调有一个重要背景——从今年1月1日起,南京市政府停止收取每年1万元/车的市域出租汽车经营权使用费,实行市域出租汽车经营权无偿使用。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让利了,“份子钱”才得以下调。问题在于,政府给每辆出租车每年让利1万元,而每辆车每年降低的“份子钱”,最多为9600元,最少为2400元。这样一来,“份子钱”虽然降低了,但出租车公司的收入不降反增。

    对此,人们难免有疑问:政府让利了,为什么没有全部让利于出租车司机?为什么没有通过降低“打的”价格让利于乘客?出租车公司凭什么反倒分得一杯羹?

    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出租车“份子钱”应该收多少、应该降多少,没有公开透明、令人信服的明细账。虽然有关部门称,出租车“份子钱”包含车辆折旧费、驾驶员养老保险、车辆保险、营运证摊底、企业管理费等,但每笔费用究竟是多少,尤其是“企业管理费”是否合理、出租车公司的利润几何,没有相应的信息公开。以至于,就像有些城市“稀里糊涂”提高出租车“份子钱”一样,南京市此次下调“份子钱”,给人的感觉同样是“稀里糊涂”,政府说下调多少就下调多少,而没有告诉出租车司机和公众,每月下调200元至800元的依据是什么。

    “份子钱”变成糊涂账,是很多城市出租车行业的通病,也是社会舆论长期质疑的焦点。当“份子钱”是糊涂账,人们就难免认为出租车公司获取了暴利,难免觉得“打的”价格太高,难免把出租车行业的种种问题都归咎于垄断。关于出租车行业的种种争议,其根源正在于此。

    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游庆仲前不久曾表示,将公开出租车“份子钱”。显然,公开“份子钱”不只是公开一辆车每月需交多少承包费(这原本就不是秘密),而是公开“份子钱”的构成以及每项费用清单,乃至包括出租车公司的利润以及司机的平均收入。只有这样,民众才能判断出租车“份子钱”合理与否、“打的”价格是高是低。也只有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出租车“份子钱”无论是升是降,才具有充分的公信力。(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