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扶贫开发的力量源泉

25.12.2014  15:20
        “减贫摘帽”是贵州省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举措。近4年来,这项宏伟工程在贵州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一场场催人奋进的攻坚战在乌江之滨打响,一曲曲感人至深扶贫战歌在苗岭山乡传送。
        在激战贫困的号角声中,锦屏县“减贫摘帽”攻坚战拉开大幕。该县承诺:2015年实现“整县脱贫”。为兑现这一庄严承诺,锦屏县创新思路、举措,成效初显。
        锦屏县资源富集。是全国三大优质杉木区重点县之一,森林覆盖率72.01%,活立木蓄积量769万立方米;县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8万千瓦,电力总装机容量117.43万千瓦,号称“黔东水电工业第一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青石、黄金、石灰石、硅矿石蕴藏量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然而,富饶的贫困,是锦屏县的现实,全县现有6.94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是锦屏县的第一要务。
        实行“个案管理”,是锦屏县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的重头戏。该县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相结合,政策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既有效减贫又促进增收。全县2554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3329户,进村入户9368余人次,掌握帮扶对象的劳力状况、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发展基础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并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方案上百个,帮助贫困农户破解发展难题,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
        把深度贫困人口和深度贫困自然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是锦屏县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关键。新阶段扶贫开发,关键在攻坚,重在“啃硬骨头”。锦屏县把“两深”作为重点,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扶贫效应。全县锁定扶贫对象,找准扶贫对象和贫困原因,因乡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引导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确“滴灌”,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一个不漏地托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汇集各方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是锦屏县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该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实行集团帮扶。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各种民间资金汇聚,有效解决了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推动了产业项目集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扶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