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钟山区积极创新着力提升扶贫精准度探索扶贫新路子 老乡过上好日子

20.10.2015  15:44

 

 

 

 

2015年9月,贵州省扶贫办平台审核组对《贵州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平台》后台验收。六盘水市钟山区以96.75分在全省74个县级考核验收中排名第一;钟山区大河镇在全省145个示范点乡(镇)评比中,以97.7分与水城县化乐镇并列第一名。

接受采访时,钟山区扶贫局局长张国燕坦言,扶贫是场攻坚战,只有不断探索扶贫的新路子,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据悉,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贫困村识别标准,钟山区共识别贫困村22个;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2736元标准识别贫困人口4711户14929人。

钟山区建立台账,将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其中。在扶贫的精准度上着力,创造了不少新鲜的“招数”——

基础条件不具备的,通过异地置业,搭上发展条件更成熟地方的“便车”,步入快车道;

产业落后的,通过政策激励,领头人示范,精准定位产业发展;

自然条件恶劣的,通过“万户结对、兜底扶贫”的方式,不让任何一户在同步小康中掉队。

有了多条发展路径,更有完善的精准扶贫举措。

2015年,省下达钟山区财政扶贫资金2921.4万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积累,实施圆梦行动、雨露计划,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覆盖5个乡镇8个贫困村,覆盖农户4494户18028人,受益贫困农户1426户5451人。

2015年,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不低于2884元为标准,计划全区6500人脱贫,11个贫困村出列”。张国燕告诉记者。

下一步,钟山区将加强与大连市西岗区经发办对接,促进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口帮扶工作。同时,进一步以培养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农户小额贷款为载体,以扶贫贴息为杠杆,提高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贷款覆盖率、融合推进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为“决战三年,摆脱贫困”提供金融支持。

大湾镇

万人结对兜底扶贫

记者采访时,并未见到大湾镇腊寨社区五组村民李财学,“他跟同村的人一起去新疆打工了。”记者只能从他嫂子邝兰兰的口中,去认识吃“百家饭”长大的他。

李财学8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因病去世,他便跟着爷爷一起生活。

因为家境不好,弟弟没上过一天学。他爷爷去世以后,东家混一天,西家混一天的,很少回家。

渐渐的,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盖起了新房,李财学却仍住在当初的土墙房里。“晴天还好,最怕刮风和下雨天,说不准什么时候房子就塌了。”邝兰兰说。

今年4月的一天,村支书李旭找到李财学,给了他2万多元钱,并告诉他这是钟山区划拨的扶贫款,拿给他建房子用的。“因为他没有收入,所以我们又东拼西凑了四万多块钱,帮他建了这栋80多平方米的房子。”邝兰兰说。

在邝兰兰的记忆中,这是弟弟第一次红了眼眶,生平第一次挺直了腰杆,决定好好做点事情了。

听同村人说起新疆的一个工地正在招人,李财学决定走出大山,跟同村的人一起外出务工,争取早日把借的钱还上。

据悉,针对腊寨社区经济发展缓慢、贫困户多的困难,钟山区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投入54万元,对社区的21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到今年底,预计脱贫96户;到2016年底,计划让剩下的116户脱贫致富。”李旭介绍说。

钟山区还在全区范围内,结对帮扶贫困户5103户1.7205万人,确保到2017年底,22个重点贫困村脱贫。

月照社区

异地置业借鸡生蛋

陈吉喜、许兴华、范成贵、陈勇,原本是毫不相干的四个人,却因为一个叫赤吱嘎的山庄联系在了一起。

陈吉喜、许兴华居住的月照社区双洞村本是一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村寨。2014年,钟山区着力打造月照养生谷,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营造一个美丽、清幽的“后花园”,也带富了双洞村的一方百姓。

看到双洞村的家家户户盖起了漂亮的小别墅,与其相隔不足10公里的金钟村坐不住了。

虽然我们不是景区,但我们离景区近啊,为什么不能利用扶贫款项,以异地置业的方式,在双洞村建一个山庄,将获得的收益来壮大村集体积累,帮助贫困户致富呢?”金钟村村支书陈勇盘算着。

于是,他带着村干部来到了双洞村考察选点。最终相中了村民陈吉喜、许兴华的旧屋。

两家的房子紧挨着双洞村的出水洞,原本是栋破旧的二层小楼。

陈吉喜早已搬到别处去住,许兴华也正打算在离路边更近的地方建新房,“反正空着也是空着,租给金钟村,每年还能收些租金,为什么不干呢?”协商出乎陈勇意料的顺利。

就这样,金钟村分别以每年2.4万元和4万元的价格租下了两家人的房子,还得到了分别免收前三年和前五年房租的优惠条件。

今年4月,陈勇拿着1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和村里筹集的8万元开始装修房屋、添置设备,然后承租给一位名叫范成贵的老板。6月13日,赤吱嘎山庄正式开门营业。

周末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有15桌左右的客人,纯收入能达到6000元左右。”山庄老板范成贵告诉记者。

山庄的生意好坏并不直接影响金钟村的收益。”陈勇告诉记者:“山庄每年付给金钟村17.5万元的租金,我们再从中抽取15.5%来分给贫困户,同时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介绍到山庄工作,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这样一来,金钟村的贫困户每户每年仅此一项,就能领到近400元钱。此外,村里每年还将拿出其他收入来源的10%——20%用于点对点精准扶贫。

如果只是像往常一样,将扶贫款一次性发给村民,那只是眼前的富;将款项用于建设山庄,长线投资,才能有长久的富。”对未来,金钟村信心满满。

大河镇

依托产业脱贫致富

今年30岁的任龙勇脸上写满了超乎年龄的成熟:“我是土生土长的大河镇周家寨人,我的祖辈父辈都靠种包谷度日,我不想再过这样的苦日子。

就这样,不安于现状的任龙勇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到过市里的煤矿,进过外省的加工厂。

渐渐的,他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有了一定的积蓄。“别人都说外面好,我却想着要回乡发展产业,让乡亲们都少过些苦日子。

2007年,任龙勇回到大河镇周家寨开办起了生猪养殖场,“那时候规模很小,只有5名工人。

2009年,任龙勇在调查得知农村土鸡单价好,却苦于无规模、无品牌,他下定决心成立合作社,把周家寨村林下养鸡产业做起来。

但事情却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合作社引进的鸡苗不如当地鸡苗肉质好,抗病能力差,农村土鸡又没有规模发展鸡苗,在这种情况下,他大胆做了个决定,引进孵化机。他和合作社的同事一道背起背篼挨家挨户买土鸡蛋,利用孵化机进行孵化,终于成功发展起了林下养鸡项目。

2010年,任龙勇又成立了“六盘水市钟山区民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亩土地里种植的绿色蔬菜供不应求,用工量也增加到了十五六人。

2013年,获得钟山区327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的任龙勇将目光投到葡萄种植上:“周家寨的气候很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种植葡萄一类经果,比种包谷、土豆赚钱多。

2014年,任龙勇又获得钟山区划拨的120万元财政资金后,毫不犹豫栽种了500亩葡萄。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流转178户农民土地,解决220户农民的就业,包括贫困户80户、338人。现在每天最多时有80多名村民在地里打工,最少时也有20多人。四组村民韩世兰便是其中一员。

今年54岁的韩世兰之前一直和残疾的老伴住在一间老旧土瓦房里,“家里有些土地,但是儿子出去打工了,女儿也出嫁了,地都荒着。平时我就种两小块包谷、洋芋、白菜,只够自己家人吃。

2014年的一天,任龙勇找到了韩世兰,以每年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她家的18亩土地。“现在每天在地里打工,每个月能有1500元钱。这样一来,儿子给我们盖新房欠下的外债,就能早点还清了。

任龙勇坦言,一个人富裕不算富,全村老百姓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富裕。“我们合作社之所以叫‘民润合作社’,就是要让农民得到利润,让农民生活更加滋润。”80后小伙儿任龙勇如同乡亲们“致富梦”的规划师,正以一颗颗小小的葡萄,撑起富民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