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董公寺镇统筹城乡“4+X”制度改革造福群众

04.09.2014  17:17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4日电 汇川区董公寺镇准确审视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情民情,抢抓统筹城乡改革试验试点镇的机遇,实施以《部门整合办公制度》、《村级民主治理体系建设制度》、《包村包片工作制度》、《片区党支部工作制度》为主的“4+X”制度改革,配套完善《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服务项目建设奖惩制度》等9项制度,促成镇政府职能从管理型转化为服务型,走出一条适合新时期城镇化发展实际的强党建、惠民生、促发展之路,努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建章立制,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一是机构重组。实施《部门整合办公制度》,将原来14个站所整合为“两办三中心”(党政办公室、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财务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对内统一安排使用人员经费,对上级职能部门继续保留原站所牌子便于对接业务。配套实施《镇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镇机关工作人员考勤制度》、《镇机关工作人员加班(值班)办法》,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择岗,设置不同的岗位系数兑现不等的业绩奖励,最大限度按照干部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岗位和激发干部爱岗敬业热情。二是支部片建。实施《片区党支部工作制度》,充分考虑地域因素,整合村级资源,按照党员居住村组(自然村)和党员特点,以及行业、产业特点等建立28个片区党支部,将党组织建立在片区(产业链)和群众家门口。配套实施《片区党支部工作保障制度》、《服务项目建设奖惩制度》,着力解决“支部活动不够便捷,党组织工作触角不够深入,问计于民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三是民主理政。实施《村级民主治理体系建设制度》,完善村、片区和村民组三级村级民主治理体系,组建村民理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等措施,履行由下至上的工作流程,凡事由村民自己表决说了算。配套实施《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镇上设立财务统管结算中心,推行村财镇管村用,财务直接核算到村组、到项目、到农户。四是干部包片。实施《包村包片工作制度》,班子成员在保证完成分管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与所分管部门的干部一起包保1-2个村(居)或片区,对包保区域内涉及到的项目建设、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等工作全权负责,每名党员干部既是全镇某一项工作的分管责任人,又是某一村(居)或片区的主管责任人。配套实施《村居日常考核制度》、《村民建房工作程序》,有效提升村级组织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

    真抓实干,提能增效立竿见影。一是机关效能成倍提高。重组和再造行政结构,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和条块关系,盘活了存量,让同样多的人干出干好了更多的事,机关效能明显增强。如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原计生办(站)、民政办、人社和科技文卫中心共18名干部,原来四个站所各干各的事,机构重组后一个人一次上门就把群众计生信息、劳动就业、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和民政等五个方面的信息全部采集到位,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以上、人力资源节省了80%。二是干部热情成倍增加。强化干部考核机制,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量差异设置1.0-2.0之间不同的9个岗位系数,把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年终奖惩、干部推荐等结合起来,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有说法、干与不干一目了然,有效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如镇党政办主任曹光正所在岗位系数为1.8,除了负责日常党务、统战、人事劳资等18项办公室工作外,还包保了月星家居广场、烟草物流园2个项目,个人季度综合考核连续排名靠前,目前被推荐提拔为该镇副镇长。三是经济发展成倍增长。改革破除了老的办事机构、老的工作方法、老的管理模式,破解了“领导干部忙不过来,机关办事效率低下,项目征地拆迁停滞不前,群众满意度日渐降低”几大难题,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3年,该镇财政总收入96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4元,全镇从事非农行业人员超过65%,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共计24.73亿元;2014年,该镇省、市、区各类重点项目高达73个,已完成征地拆迁650户1200亩,总投资上百亿元。

    务实为民,服务群众永无止境。一是高效服务惠群众。着眼于便民、利民、惠民,构建出新型基层政权组织结构和公共服务体系雏形,树立依靠群众发展、发展为了群众的新思想,真正实现与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和发展成果。如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改革优化后,推行“集中式办公、超市式服务”,原来需要七八个站所签字同意的数十项经常性审批事项现在一个公章就能办理,对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实行全程代办。割麻村冯女士递交资料两天后就接到了代办窗口取证的电话通知,她满心欢喜地说:“过去几天才能办成一件事,现在干部代办制度省时又省力”。目前,该镇有两条高速路穿越通车,有容纳上万群众居住的10余个康居小区陆续建设,有翻倍的收入揣进群众口袋,有近70%的失地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全镇同步小康建设各项指标率先达标。二是基层民主促和谐。通过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村民自治机制,理顺了村级组织管理体制,保障了村民对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督和参与权,如对“通组公路该不该修、哪家该吃低保、项目占地补偿、本村10万元以上的大额集体资金支出”等村里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确保了基层组织党务政务公平、公正、公开,增强了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今年初,该镇在九节滩至汇川大道连接线道路拆迁工作中,凡事都举行村民自治代表会议,实现拆迁政策、赔偿金额、补偿标准、涉赔数量、协议签订“五公开”,所有补偿决定都有6个以上村民代表签字认可,短短10天里近200户居民58栋楼房全部搬迁,700多座坟墓和10多家中小型企业共计473亩土地顺利拆迁,做到了零群体上访、零涉拆纠纷、零安全事故。三是党群合力助发展。改革让党员干部心思放在了工作上,工作重心下移到一线,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形成了党群合力上下一体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的坚强战斗堡垒。如和平村在“汽车商贸城”动迁工作中,通过片区支部带头宣传带头拆迁,形成了全员动迁的良好氛围,仅用时35天就完成了212户拆迁任务,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目前该镇28个以工程项目、花卉盆景、乡村旅游、种植、养殖等为主的特色片区党支部,新增经济发展合作社和协会8个,引导1000余产业户走上了“支部+协会+农户”的致富道路。(陈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