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力推教育改革创新 全面实施教育立市战略

30.12.2014  12:53

  贵阳北京教育合作引进先进教育理念。

  优秀教师分享教育教学心得。

  快乐成长。

  多媒体教学。

  贵阳市教师踊跃参加演讲活动。

  陈咏利

  2014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重要一年,更是深化贵阳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教育立市战略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贵阳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解决“民生十困”的载体,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大力实施“教育立市”战略的抓手,着力打造贵阳教育发展升级版。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一年来,贵阳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建设97个项目,新增学位44700个;教育对外开放成果明显,引进31所学校合作办学;教育改革成效明显,获得2个国家级的教育改革实验项目;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三本以上上线人数居全省第一;普及率大幅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6.4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86.23%,主要教育指标市域也达到省基本普及十五教育的要求,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系列特色有效的工作勾勒了贵阳教育一年发展的轨迹。

  这一年,无论是补齐学前教育、职业教育这两块短板,还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等,都给贵阳教育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推动贵阳教育发展的正能量。岁末年初,盘点2014年贵阳教育的亮点,这既是对过去的回顾,又是对未来的展望,惟有牢记凝神聚力的奋斗岁月和发展历程,才能在新一年的起跑线上信心满怀地担负起新一轮教育使命。

  这一年,坚持讲实干、用实招、求实效,贵阳教育亮点纷呈。

   顶层设计 绘蓝图

  2014年3月17日,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教育立市暨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1+6”的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用五年的时间大幅提升贵阳教育整体水平,用十年的时间建成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7月又出台了《贵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方案(2014—2016年)以及《贵阳市学前教育发展攻坚实施方案(2014—2016)》六个配套文件。

  有了这些科学完善、统筹协调,可预见性、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为贵阳教育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幅美好的蓝图。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内,贵阳教育的规划布局更科学,体制机制更灵活,队伍结构更合理,经费投入更多元,治理更精细,交流合作更开放,教学质量更优异、公共服务更均等。贵阳教育必将在全省率先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再经过十年的爬坡过坎,改革创新,不断突破,贵阳教育将迈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稳车道,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教育强市,进入人力资源强市,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率将明显提高。

   强化投入 重保障

  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投足用好。一是建立健全区、市、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二是2013年教育经费总收入为913456万元。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让金计提10%,并及时足额拨付。压缩市级行政经费8%共20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发展;三是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完善项目库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制定《贵阳市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和使用办法》,规范经费管理,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加大教育经费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校园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投入,确保专项经费的落实。四是在新增经费上,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倾斜。

   扩大规模 夯基础

  一是加大投入,2014年新建改扩建54所学校(园),新增学位44700个,其中:中小学学位37800个(中学:16200个;小学:21600个)、幼儿园学位6900个;二是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疏老城、建新城”精神,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贵阳市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规划,落实了中小学建设定地点、定规模;编制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计划,编制项目库,并明确实施时间,为有序改造提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奠定基础。

   补齐短板 优结构

  首先是补齐学前教育短板。贵阳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召开学前教育会议部署学前教育工作,将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问题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一是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提升计划,制定学前教育发展攻坚实施方案等6个配套文件,对2014至2016年学前教育工作用“三个硬杠杠、六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明确,创新举办小小幼儿园,落实资金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运转经费补助等。2014年新增入园幼儿1.7万人。二是同步推进增量提质。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并将幼儿园建设纳入《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管理规定》,实现小区配建幼儿园制度化、规范化、强制化。2014年新建改扩建居住区幼儿园16所,增加学位6900个。同时,结合贵阳实际,举办小小幼儿园。另一方面以目标落实区(市、县)任务,以经费引导幼儿园达标提升,以考核保障任务实现。明确创建省、市示范园、达标提升民办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任务,市级对创建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补助,农村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标提升给予10万元补助。2014年新增4所省级示范园,10所市级示范园,达标提升民办及农村幼儿园31所。三是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落实牵头幼儿园责任,以优质带动薄弱、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公办带动民办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提高办园质量。四是全面规范学前教育的收费行为。出台《关于规范贵阳市幼儿园收费管理的通知》。

  其次是补齐职业教育这块短板。一是确立职业教育在“教育立市”的战略地位。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办法、措施、路径和政府各部门职责,统筹市、区部门、行业和学校的职业教育工作;2014年12月,贵阳市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印发了《贵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初步构建贵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加大职教经费投入。2014年市财政投入47307.94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其中:教育费附加投入38800万元,占教育费附加的83.7%。同时,整合社会资金支持职业教育。此外,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各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给予支持补助。 三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根据省、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为大数据及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印发了《贵阳市呼叫中心“双师型”师资培训方案(试行)》等文件,并建设了2个呼叫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近1000个座席,为呼叫中心培训一线坐席员5000人。四是打造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立足于服务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区,在小孟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贵阳市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立10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五是实施开放合作办学。北京市实美职校等4所优质职校与贵阳市有关职校开展合作办学。六是办学成效明显提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贵阳市交通学校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我省因此获得“2014年全国大赛进步最快奖”。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2014年参加贵州省第三届烹饪技术大赛,获得5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金牌选手获颁“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技术能手”、“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对外开放 培优质

  按照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向中央要政策、向全国要资源、向全省要活力”的指示,贵阳市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北京等地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来筑开展合作办学。一是名校办分校。引进西城区北京八中、山东历城二中等6所优质学校到贵阳举办分校,扩大优质教育学位1.71万个。二是建立友好姊妹学校,与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等14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姊妹学校”。三是引入北京名师课堂。将北京教科院数字教育优质资源8000余个课堂免费向贵阳市师生开放。四是加大国际化学校的建设,2014年批准设立贵阳为明国际学校、乐湾国际学校,清镇广大国际学校,提高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下一步在与北京市朝阳区签订的“6+4”合作协议与西城区北京实验二小、北京十五中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办学的进程。

   改革创新 求突破

  一是强力推进两个国家级的实验项目,即国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验区。二是实施“113”工程即突出一个核心(布局规划),突破一个领域(民办教育),突显三个重点(试验区、实验项目、优质教育集团建设),建成教育改革实验区10个、开展8个试点项目的研究。推进学区化、集团化,打捆组建14个优质教育集团,涵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联动发展态势,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三是落实学前教育“三个硬杠杠”的目标任务。加大财政投入,明确市级财政每年递增10%,公办幼儿园建筑面积每年增加10%,实现每个乡镇(社区)都有一所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并明确了时间表、线路图、工作量、责任人、考核单。四是制定《贵阳市举办小小幼儿园的管理规定》,全年建成35所小小幼儿园,有效的缓解入园难。六是在全省率先出台小区配建学校文件——《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暂行)》(筑府办发〔2014〕8号),明确小区配建教育资源建设主体、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时限、办学主体等,解决了小区配建教育资源由谁建、何时建、建多大、谁来管、由谁办等的问题。贵阳市委、市政府将教育局纳入市城规委成员单位,并明确教育局对小区配建规划审查工作具有一票否决权。2014年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学校(园)竣工29所,投入使用后可增加学位19890个;五是用市级资金,大力推进市级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培养计划。六是采取融资方式,实现区市县教育信息化的全覆盖。

   建强队伍 促质量

  全员培训,提高素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全面完成“国培计划”。选派5354人次参加国培计划,20余所优质幼儿园、中小学作为高校“国培”项目的跟岗实习实践学校;二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推进教师素质三年提升计划。以教师培养、培训为切入点,深化校本研修内涵,锻造一大批贵阳教育领军人物。二是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开展市级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计划;在各项师资培训中继续倾斜农村教师,还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以“百名老教师志愿服务农村学校、百名农村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工程;三是创新市级师资培训形式。市级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开展了从管理者到教师的各项培训,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注民生 促公平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适龄青少年能否真正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大事。长期以来,贵阳市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要全面免除中职学校就读学生免费基础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补助。实行“奖、贷、助、补、减”等多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一是成立教育资助中心,加大资助,实施控辍保学。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筑城教育救助金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筑府办发〔2014〕27号),财政安排800万元资金,建立了筑城救助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发了贵阳市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画,发放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使各级各类资助政策人人知晓,深入人心。2014年市级共投入资助资金9355万元,其中:投入4095万元用于中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发放;投入226万元对943名因贫面临失学学生实施教育救助;投入211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营养改善计划,覆盖试点学校149所,惠及人数35319人;投入660万元用于民族乡贫困乡户籍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惠及学生8243名;投入2255万元,对全市农村中小学食堂进行改造,为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做准备。二是关注随迁子女,逐步实现同城化待遇。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民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教科书、学校给予生均共用经费补助、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市级财政共投入4000万元,其中:投入1140万元对在民办学校就读的9万余名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投入560万元,对200所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投入1900万元对全市民办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教师9.5万余人开展“送温暖”活动;投入400万元用于民办学校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办学条件。

   夯实督导 助发展

  一是统筹部门履职,合力推动发展。率先在全省实施市政府与市直44个涉教部门一对一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严格实施考核,强化结果运用。以目标考核为抓手,分解落实教育实事重点,着力完善市、部门、区(市、县)三级联动,合力助推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二是常态经费督导,依法保障投入。会同市财政、审计、教育等部门从2013年开始统一督导评估口径,按年度全覆盖实施所辖10个区(市、县)教育投入与管理专项评估,点对点形成专报,将督评结果纳入目标考核,实施“一票否决”。三是着力攻坚突破,推进均衡优质。督促与指导并重,以实施义教攻坚、学前攻坚为重点,通过对标找差距、补差定任务、按量抓推进、督导抓落实、整改促提升,扎实推进均衡发展,白云区率先在全省首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成为引领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四是充实多元力量,务实护航发展。率先在全省制定《贵阳市中小学校(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实施意见(试行)》、《贵阳市教育督导工作例会制度》,全市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现全覆盖。着力建设一只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家型和管理型相结合的督学队伍,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形成教育督导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