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召开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

04.12.2017  11:43

摘要: 12月1日上午,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召开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贵州日报、法制贵州网、贵州综合广播电台等十余家媒体参加会议。会上,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代表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向新闻媒体通报了我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情况、……

12月1日上午,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召开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贵州日报、法制贵州网、贵州综合广播电台等十余家媒体参加会议。

会上,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代表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向新闻媒体通报了我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项目实施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实施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统筹协调机制作用,统筹各级各部门重点围绕黔酒、黔茶、黔药、旅游商品和其他农特产品,发挥“3条渠道、4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年度推进计划、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年度考核、建立落实地理标志奖励政策、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样板区建设,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与商标富农有机结合,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促进工程,全省地理标志产品申请、运用和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2017年1—11月全省新增30个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增至238个,较2010年前的40个增长了495%,其中2014年—2017年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6个,占全部产品的52.9%。贵州地理标志产品总数全国排名第18位,西部12省中排名第6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覆盖酒类、茶叶、中药材、畜禽产品、果蔬、传统食品和民族民间工艺品等绝大部分农特产品,其中果蔬49个、中药材27个、茶叶25个。另外,全省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地理标志产品有102个产品,占总数的42.86%;有427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从2010年开始,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启动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促进工程。工程项目从完善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推广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宣传培训和品牌培育,解决地理标志产品品种退化、运输保鲜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促进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先后选择40个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项目,共投入经费910万元,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741万元。其中,27个项目已验收,13个项目正在实施。已验收的项目均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农特产品区域品牌,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共制定地理标志管理制度54个;发布地理标志产品贵州省地方标准20个;授权113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3637600枚;项目产品销售单价较实施前平均提高25%,产量较实施前平均提高30%。如地理标志产品“盘县火腿”产量由2013年的435吨增至2016年的2970吨,销售单价由2013年的33元/公斤增至2016年的80元/公斤,销售收入由2013年的1323万元增至2016年的2.36亿元;火腿生产企业10家,其中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授权5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20万枚;带动2900户老百姓致富,每户每年平均增收4.2万元;再如地理标志产品“施秉太子参”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8.3万亩增至2016年的8.6万亩,产量由2013年的4410吨增至2016年的4759.5吨,销售单价从2013年的43元/公斤增至2016年的92元/公斤;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93户,50—99万元的有261户,10—49万元的有1000多户,1万元以上有5000多户,中药材营销农民经纪人有112人;从事“太子参”种植、销售、加工的企业231家,占全县企业数14.33%;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成为全国三大主产区之一,稳获市场定价权,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影响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