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狠抓落实 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

06.06.2014  15: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加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大胆探索、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工业文明深刻反思基础上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瓶颈制约。为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对生态文明单独立章,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为执政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全社会加以推行。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9日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强调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是对的,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敢迈出发展步伐就有点绝对化了。实际上,只要指导思想搞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了,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守护好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深刻揭示了促进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生态文明的实质是要建立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不是对立的,生态文明追求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对如何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是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更不是停止发展、回到原生状态,而是坚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加快发展,又保持青山常在、碧水常流、天空常蓝。”省长陈敏尔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力度、监管力度,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时刻牢记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牢固树立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个战略判断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避免讲发展就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蛮干,讲生态文明建设就畏首畏尾、不敢迈出发展步伐。要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污染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高度重视我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由于我省独特的资源禀赋、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原因,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仅略优于新疆、青海、甘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5倍。水、土地、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不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我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排放强度的3.43倍和1.78倍,万元生产总值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和10.5%。

  ——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我省石漠化面积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25%,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1.5%,亩均森林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

  ——环境基础设施不足。以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为例,截止2013年6月,我省“十二五”开工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规模和开工建设的管网长度,分别仅占规划任务的30%、18.3%和14%,建设进度远远滞后于规划要求。

  全面把握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实现既“赶”又“转”,既加快发展又保持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

  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上来,全面把握各项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解决我省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依据人口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我省适宜开发的地方开发好,把不适宜开发的地方切实保护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碳消费总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低碳发展是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强度和碳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来实现,目的是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消费引进的气候变化问题。循环发展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少排放或不排放污染物,对资源力争做到“吃干榨尽”,目的是解决资源持续利用和资源消耗引进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发展,就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的是明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推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必须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力度发展节水农业,推进企业节水改造,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等;要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开展土地整治和复垦;要促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发展再制造,做好大宗固体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秸秆和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扩大森林、草原、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同时,以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强污染综合防治。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高环境风险化学品等管理。有效控制能源和工业等领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节约环保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支持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加强生态文明科普宣传、公共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好生态文化与地区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和对领导班子以及领导干部个人考评指标体系中,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的指标纳入并占有适当权重,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要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主体功能区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要建立市场化机制,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扩大合同能源管理规模。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