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推行中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 撬动金融资本服务企业发展

06.02.2015  13:04

    “3个月时间,发放贷款3800万元,帮助12家企业及时补充生产流动资金。”立春时节,一组简单的数据,为众多打算在普定县兴业发展的中小微企业增添了新的希望。

    “别看那组数据简单,它撬起了金融服务的新杠杆,诠释了普定县中小微型企业助保金贷款管理中心的意义。”普定县工业经贸局局长、中心主任马自力说。

    2014年10月,普定县政府成立中小微型企业助保金贷款管理中心,配合普定建设银行推出中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瞄准普定本地诚信企业,潜力企业,提供“精准信贷帮扶”,围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满足融资需求,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政府投入铺底资金,银行放大担保额度。普定县政府高度重视,将铺底资金纳入全县财政预算,首期投入1000万元。

    按照该业务设置1:5的比例,建设银行提供5000万元的贷款,用于帮助企业填补生产流动资金缺口。关键还在于,该项贷款企业只用解决40%的担保,剩余的60%由政府为其提供。

    “‘助保贷’业务推出之前,中小微企业因为担保问题,不得不采取一些高成本的融资办法,常常满足不了企业需求。”马自力告诉记者,业务推出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有150余家企业想要申请助保金贷款。

    “但金融服务、金融支持的价值并不意味着要‘撒胡椒面’,相对而言,‘雪中送炭’才能实现借贷双方共赢,才更能形成企业、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的良性发展之路。”普定县建设银行行长张霞说。

    因此,业务设置只针对企业生产流动资金而进行贷款发放,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企业通过自身生产,把“输血”真正变为“造血”。而建设银行选择工贸局作为具体联合部门,进行业务相关操作,银行也充分考虑到在日常调度工作中,工贸部门与企业接触频繁,熟悉每一个企业的运转情况,能让每一笔贷款的获取走向更有针对性。

    “申请‘助保贷’的企业,除了提供企业必要的证件外,还需提供近年来税费单据、购销合同、结算银行对账单等15项基础资料。”马自力说,随即,管理中心结合企业发展情况,把有资格申请贷款的企业名单以文件的形式推介给银行,方便银行根据文件名单进行贷前考察。

    严格的审查,规范的步骤,一方面确保帮扶更精准,保证资金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督促想申请该贷款的企业不断完善,获取资格,而最终确定的12家企业分别在一到两周的时间内就完成协议签订等手续办理,获得了贷款,最高一家企业获得800万元。

    普定县兴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就是首批获得帮扶的企业之一,此次该企业获得了300万元的贷款。生产厂长张茂金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砖销路一直很好,但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回款慢,流动资金缺乏,影响了原材料购进,如果时间再拖长,企业可能面临停产。”现在,助保金贷款缓解了兴发建材公司急需解决的困难,与生产、销售相关的环节持续推动。该公司打算等回款到位后,就厂区进行规划建设,提升自己的硬件设施,以争取获得更好的服务,不断壮大公司发展。

    马自力告诉记者,“一工、二农、三城建、提速增效守底线”,普定县政府围绕重点工作,2015年,计划在助保金池中再投入3000万元,届时金池将共有4000万元的资金。更让人振奋的是,按照“助保贷”业务运行情况,第一年比例是1:5, 第二年可涨为1:8,最高可涨到1:10。

    “目前,管理中心正在对第二批申请的企业进行考察,管理中心将不设时间限制,只要企业有需求、符合资格,就能提起申请。”马自力说,同时,政府和银行还将探索“企业入会”的新模式,让企业投入资金进入助保金池,扩大资金规模,以获取更大帮扶,助推大量企业共同发展。(覃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