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五大工程助推人口较少民族率先全面小康

05.11.2014  18:12

  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印发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中,共涉及黔东南州凯里、麻江、黄平三市县29个仫佬族聚居村的58713人。为推动仫佬族群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黔东南州制定出台了《关于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黔东南州仫佬族聚居行政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工作推进方案》,明确率先小康创建活动时间表、路线图,并按照“五个优先”原则,着力实施五大工程推动仫佬族率先全面小康。

   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助推发展保障能力提升。 按照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部门化的原则,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扶持仫佬族发展与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整村推进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通过实施以交通、农田水利、信息、农村能源、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讯”、“小康电”、“小康房”建设工程,强力推进“五通十有”项目建设,大幅提升仫佬族聚居村的发展保障能力。

   着力群众增收工程,助推特色优势产业培育。 根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个数多、额度小、覆盖广、申报程序简化、项目周期短的特点,鼓励凯里市大风洞乡石板村、下寨村,麻江县贤昌乡高枧村、龙山乡复兴村,黄平县野洞河乡新华村探索依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基金管理模式,由村民有偿无抵押、循环滚动使用。通过选点培育稻田养鱼(虾)示范基地、蓝莓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乡村旅游接待示范点、农业产业园建设示范基地等,打造一批扶持仫佬族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村群众增收工程效果明显。

   着力民生保障工程,助推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在“一校两院”(州民族高级中学、州职业技术学院、凯里学院)举办面向民族乡和仫佬族项目村招生的寄宿制民族班、全科医生班、民族文化传承班,在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仫佬族移民村、标准化卫生室,以及对农村妇女入院分娩进行补助,逐步提高和改善仫佬族民生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民族文化建设工程,助推文化事业发展。 该州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实施项目村仫佬族村寨风貌改造和仫佬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打造了麻江县龙山镇复兴村踩歌堂和仫佬族文化陈列室、碧波镇白秧坪仫佬族新村,凯里市大风洞乡下寨、石板和碗寨村特色寨门和民族文化长廊等一批文化建设项目,助推了仫佬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着力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助推自我发展能力增强。 通过举办产业园区务工人员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在凯里学院开办专门面向民族乡和仫佬族村招生的3+2民族人才培养工程学历班等措施,不断提高仫佬族群众综合素质。同时,该州在离乡镇政府驻地较远的仫佬族项目村推行民事村办工作试点,即建立民事村办平台,按照“三个下移”原则(干部下移、职权下移、服务下移),实行村级坐班制,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不断完善仫佬族项目村民主自治建设,逐步增强仫佬族项目村自我发展能力。